【摘 要】
:
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柴达木盆地常年缺水,是北半球中纬度最干旱的地区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此地区的夏季降水变化以及相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状况。结果显示,尽管多年平均的水汽来自于西边界的上风向,但是影响柴达木盆地降水变化主要是来自南部和东部的水汽输送。这种水汽的异常输送是由夏季50-80°E的经向遥相关及亚洲夏季西风急流的纬向遥相关配置所导致。经向遥相关连接中亚和热带印度洋,而纬向遥相关表现出类似
【机 构】
: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 美国阿肯色大学地理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柴达木盆地常年缺水,是北半球中纬度最干旱的地区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此地区的夏季降水变化以及相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状况。结果显示,尽管多年平均的水汽来自于西边界的上风向,但是影响柴达木盆地降水变化主要是来自南部和东部的水汽输送。这种水汽的异常输送是由夏季50-80°E的经向遥相关及亚洲夏季西风急流的纬向遥相关配置所导致。经向遥相关连接中亚和热带印度洋,而纬向遥相关表现出类似于"丝绸之路"路径的配置,此二者共同作用,导致中亚地区出现高度场负异常而我国华北及阿拉伯海/印度洋地区出现高度场正异常。这种高度场异常共同加剧了气压梯度,使得来自阿拉伯海的水汽分离成两条水汽输送带:其中一条携带低层的水汽沿着青藏高原东缘向北输送,之后在中国北部高度场正异常中心的作用下输送至研究区,并在研究区内呈现上升运动;另外高空的一条输送带越过青藏高原,输送至研究区,两者共同的影响,导致了柴达木盆地夏季降水的增加。
其他文献
基于甘肃武都万象洞石笋WXB07-4的20个平均定年误差为±25 a的高精度230Th绝对定年和619个高分辨率碳、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早中全新世8850 a BP-5000 a BP的万象洞石笋平均分辨率约6 a的东亚夏季风变化序列,确定了由洞穴石笋建立的东亚夏季风指标的年代模型、变化模式和变化幅度,并对比亚洲季风区典型洞穴石笋记录,试图对季风变化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复杂,伴随着几次较大的气候波动,但不同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不一样。山东位于我国现代季风的中部,地处海陆交接过渡地带,是东亚季风常年的活动场所,对华北地区气候变化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很多学者主要集中研究该地区黄土的成因及其环境意义,对本地区湖泊沉积物研究甚少,不利于恢复山东古气候的变化。因此,本文通过对山东唐王剖面沉积物粒度的分析,利用沉积物粒度多种参数判断沉积物类型、物源和沉积
研究发现近百年来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增温明显,活性氮(Nr)沉降速率高(约40 kg ha-1 yr-1),对全球环境变化极其敏感。然而目前对这些环境压力下,生态变化的程度和时间尺度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了探究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是否发生明显的生态变化,并与过去200年在欧洲和北美洲发生的生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选择了四川西部2个位于树线以上的小型湖泊(沙德错和月亮湖),通过对钻孔沉积物进行210
本文展示了东亚年纹层玛珥湖5350年的高分辨率孢粉记录,该孢粉记录反映了植被垂直分带和温度变化的动力过程。松属和栎属孢粉百分含量/浓度的谱分析和温度代用指标揭示出过去5350年约500年准周期的冷暖变化。东亚500年周期的气候变化出现于中-晚全新世以及人类驱动主导的最近150年。这一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的500年周期变化和格陵兰温度变化几乎同相位,表明太阳能量输出的500年小幅变化在东亚中-晚全新世
西风与亚洲季风是控制中亚地区干旱化和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对于西风和季风强弱演替的历史尚不明确.藏北高原位于亚洲季风北上的边界附近,是研究西风与季风的进退的理想区域.本研究利用藏北高原令戈错湖芯饱和脂肪酸单体氢同位素、介形虫氧同位素、粒度、烧失量等记录重建了26ka以来藏北高原气候变化,并讨论了西风与季风的强弱变化.结果表明:15.5ka之前,令戈错湖泊维持在较低水位,分成物质占到较
现今,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压力影响下,作为地球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湖泊生态系统正遭受着重大威胁,服务功能急剧退化。如何客观地评价湖泊生态系统服务的现状,并科学地预测其发展趋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对于过去生态系统服务长期演化过程、机理的分析,有助于未来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趋势的预测。然而,现存的观测数据资料往往时间尺度较短(小于50年),因此无法满足全面了解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过程的要求。
大气花粉数据对于花粉现代过程研究的意义明显.目前在中国南京地区未见精确到天的大气花粉持续观测记录.本研究使用Burkard花粉收集器对南京仙林地区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的大气花粉进行收集.南京仙林地区大气花粉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及科属变化.大气花粉日均浓度为27.41粒/m3.一年中存在两个花粉浓度峰值期,分别为春季(4-5月)及秋季(9-10月).春季(4-5月)主要以木本花粉为主,夏季(
四方山天池所处的四方山破火山口(49°22′32.97″N,123°27′49.90″E)长径约200m,短径约200m,海拔933米,面积0.13km2,距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西北30公里,是一个湖面直径约20m、近圆形的火山口湖,位于诺敏河-奎勒河火山区的毕拉河以南,诺敏河以西的群山之上,由大约0.128±0.01Ma年前的火山喷发形成.其东部是半湿润-湿润的东北平原,受东亚季风影响;西部
小冰期的起止时间及温湿配置可能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但目前东南部季风区高分辨率记录研究比较缺乏,限制了对此阶段气候与环境变化重建及内在机制的深入认识。本研究对赣北西山海拔750m的山间盆地内-沼泽泥炭地2m钻孔进行AMS14C测年、孢粉分析(4cm间距),重建了研究区域距今约650年以来的植被、气候和环境变化。
我国南方亚热带生长着全世界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类型最为复杂多样和古老的森林植被类型,经历了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巨大变迁,在第三纪时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许多古老种群,现仅在此地保留下来,其现代分布格局是第四纪环境变迁和物种演化历史的共同反映,在当前全球变暖和人类干扰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下,研究华南亚热带植物过去的历史迁移和扩散规律将对研究其对第四纪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化香属(Pl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