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三个实例看风景园林专业棕地设计课教学

来源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2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于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各一个风景园林硕士棕地设计课的介绍和总结,提出了棕地专业设计课的3种教学思路以及在教学中区别于其他设计课题目的几个关注点。
其他文献
居住景观环境是现代我国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崭新并富创造性的课题,这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聚居的特点所决定的。传统设计方法忽略了人对空间的感知和对环境的认同,本文从居住环境心理与哲学观的研究提供一种新视角和价值观点,为营建和谐社区文化做出一定的探索。本文提出住区户外健康与人性化的“全感环境”这一概念和框架,从总体和微环境塑造双重角度进行研究。针对我国目前住区环境景观应解决的问题,如何构筑良好的现代居住景观
城市生态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深入了解修复地的气候、土壤特征,针对造成生境退化的生态因子,选择抵抗或者忍耐这些生态因子的树种成分是园林生态修复的核心内容。本文以上海市崇明岛为研究案例,围绕当地地下水位高、盐渍化严重和台风威胁大等制约因素,系统调查了当地及附近地区的植被现状,对新引进的65种植物的生态抗逆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生态修复树种选择的优化链。
圆明园是清朝自雍正至咸丰五代的帝王御园,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圆明园遗址,使其更好地发挥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一直是摆在世人面前的一道课题。我们认为它的环境恢复应在充分挖掘并深入研究现存的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依据历史原有的风貌、意境;坚持以体现历史的原真性为前提,逐步恢复各景点原有的山形水系和植物景观,保留和利用好现有的长势良好的植物,将其合理地融入到整个环境之中。以已经批准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
本文试图以苏南新城绿化建设为例,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无锡惠山新城、常州新区不同绿地类型的取样和实地调查研究,以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实例图片,运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针对植物配置的现状,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找出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由于种神原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以小见大,更好地推动新城绿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使本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9年,深圳市风景园林建设与发展成果丰硕:在经济建设之初就形成城市规划、建筑、风景园林齐头并进的局面,绿地系统规划全面推行(。)“绿线”管理制度,注重生态廊道和道路、河流建设结合,构建完整生态绿地网络系统,被绿色溶解的城市格局,确保城市基本生态安全,并率先推行城市生态修复实践,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深圳的公园是风景园林师、建筑师、艺术家通力合作的产品,是绿地空间的艺术体验,注重人文自
本文针对天津开发区经济发展、水文地质、土壤条件等区域特点、就区域盐碱地绿化建设中盐碱土工程改良技术创新、水盐动态调控及植物养护管理技术及相关规范标准的建立。中水、有机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园林本身产生废弃物在城市绿化中实现资源化的技术途径,城市绿化的整体规划建设以及20年来在重盐碱地上进行园林绿化建设实施和取得的成果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以期为类似地区的城市绿化提供借鉴。
本文就泰达生态园林在滨海盐碱地地区进行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近二十年来如何综合利用园林有机废弃物、碱渣、粉煤灰和航道疏浚物、工业有机废物、中水、农业废弃物等循环经济实践以及园林绿化在区域循环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简要概述,为进一步探索和推动区域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论文首先论述了风景园林与城市发展的历史渊源,将风景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传统意义的庭院建设、风景园林内涵的扩张以及开放的现代风景园林3个阶段;其次,论文探讨了风景园林对城市规划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风景园林思想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公园—绿地系统—开放空间”体系奠定了城市形态的基本结构,以及“绿带法”对城市规划控制手段的巨大影响;最后,论文指出,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应基于建筑—
秀起堂和落水山庄是两个著名的风景建筑作品。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从“山水”、“欣赏”、“人居”3个方面说明与“自然”融合的观念对于风景建筑的重要性。
中轴线与风景园林是古代中国都城营建中的两个典型特征。本文回顾了城市中轴线的演变历程和形式特征,探讨了中轴线与风景园林关系的历史变迁,得出二者之间从“分离”到“融合”的演变符合“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通过对若干典型都城的具体分析,说明了风景园林对于城市营建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