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寒地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有机碳分解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1987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网袋法和砂滤管法模拟田间还田方式,研究不同条件下各种有机物料有机碳的分解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还田方式下,露天处理玉米和大豆秸秆生物量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经过150 d后,玉米和大豆秸秆生物量有38.9% ~ 46.6%被分解掉.加腐解剂对玉米和大豆秸秆露天分解没有明显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微生物制剂附着在作物秸秆上,接触不到土壤,暴露在空气中发挥不了作用.秸秆还田分解趋势为:土埋处理>露天处理,土埋玉米秸秆>土埋大豆秸秆,露天大豆秸秆和露天玉米秸秆分解规律一致.2.玉米秸秆还田之前的组织结构,表皮、维管束和基本组织完好,细胞质的残留物还留在细胞的内部,细胞较充实,且排列整齐紧密.随着还田时间的增加,组织结构模糊,松散,基本组织和维管束遭到破坏,就单个薄壁细胞而言其细胞壁变薄,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内物质消失结构破裂模糊.大豆秸秆随着取样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内容物越来越少,内部结构松散,但在不同阶段其组织结构变化不明显,说明大豆秸秆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分解.3.土壤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秸秆的腐解,不同还田方式下露天和土埋处理各秸秆有机碳的分解率不同,埋于土壤的玉米和大豆秸秆有机碳的分解速度明显高于露天处理,其有机碳分解率趋势为:玉米秸秆>大豆秸秆.在砂滤管模拟条件下玉米、大豆秸秆和根茬其有机碳分解趋势基本相似,即各处理秸秆有机碳累积分解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均表现为埋管初期分解较快,后期分解较慢,且趋于平稳;其有机碳分解率趋势为:玉米秸秆>大豆秸秆>玉米根茬>大豆根茬.4.调节C/N比例后,各有机物料分解率均比不调节C/N比时高.其中,玉米秸秆有机碳分解率平均高出22.8%,大豆秸秆有机碳分解率平均高出13.9%.各有机物料分解率依次为玉米秸秆>大豆秸秆>玉米根茬>大豆根茬.
其他文献
充裕的灵活调节能力是电力系统应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关键.引入灵活爬坡产品(flexible ramping product,FRP)进行市场联合出清能够提高系统的调节能力,但是却存在机组补
  本研究选取彰化南部面积约1万2千公顷的区域作为研究样区,应用2004~2011年共八年期SPOT卫星影像,取得研究样区内一、二期作水稻产量时空变异分布图,并结合相对空间之土壤调查
  微生物肥料即以"肥料"广义取之,系指人工培养之微生物制剂,在土壤中利用活体生物之作用,以提供作物营养分来源、增进土壤营养状况或改良土壤之理化、生物性质,藉以增加作物产
会议
现有基于多变换器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nput-series output-parallel, ISOP)结构的直流变压器子模块大多采用单一模块,在实现灵活控制和高效率之间很难达到平衡.基于模块化技术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随着人类对土壤重视度的不断提高,对目前我国土壤调理剂的类别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土壤调理剂的分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同土壤调理剂的应用范围有所不同。在农业生产
  通过田间试验与示范研究了溶磷生物肥料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及其对土壤磷素效率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溶磷菌液的施入可使玉米整个生育期磷肥利用率达到21.75% ~ 37.98%,可
会议
电动汽车等恒功率负荷大量接入直流微电网可能导致系统振荡失稳,对系统的稳定运行提出了挑战.分析了恒功率负荷聚合接入导致系统失稳的机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Nyquist判据的直
丁炳坤(署名:丁炳)是云南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老一辈书法家。初识丁炳,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彼时,云南门面牌匾不少出于丁炳先生手笔,如:昆明国际机场候机楼的“昆明”二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