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克隆系统出笋期有机碳分布变化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五届五次全委会暨第十二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om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光合碳同化物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目前,对植物有机碳分布虽已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对竹类植物出笋期有机碳转移机制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研究测定了分株数量为单株、双株和三株的雷竹克隆系统出笋期分株各器官的有机碳含量,以期进一步了解雷竹克隆系统出笋期有机碳转移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雷竹分株不同器官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且在出笋期发生显著变化,出笋前:枝(52.64%)>叶(47.18%)>茎(40.98%)>鞭(40.13%)>根(35.14%),出笋完成后:枝(48.20%)>茎(47.84%)>叶(45.53%)>鞭(45.52%)>根(44.29%),枝、叶有机碳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根、茎、鞭有机碳含量呈“N”型变化规律;单株、多株系统雷竹分株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与出笋量成反比,随分株数量增加,出笋量增加,而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减小;双株系统中1 年生雷竹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大于2 年生竹,三株系统中3 年生雷竹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大于1 年、2 年生竹.这些结果表明:出笋影响雷竹各器官有机碳分配格局,出笋时各器官间有机碳资源发生转移,其中枝、叶有机碳含量降低而根、茎、鞭有机碳含量增加;各器官间源-汇关系发生变化,分株间有机碳资源存在共享,分株数量增加出笋量增加且系统内分株的损耗减小;分株年龄是影响雷竹不同器官出笋期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提高雷竹林分株间连接度,调整雷竹林年龄结构对提高雷竹林出笋量及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功能复杂性和稳定性的重要量度指标,人为干扰对森林群落的影响可以通过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而直接显现,不同干扰强度下的森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
会议
  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比是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重要特征,开展种群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可以细化植物种群化学计量学内容,确定限制植物生长的元素类型,同时为大
会议
  本文通过对不同林分密度的毛竹林进行机械采伐后竹篼施肥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伐桩施肥显著提高了相同林分密度下的竹材产量,其中以伐桩施复合肥竹材平均产量最高;(2)伐桩施
会议
  从立地选择和抚育措施两个角度介绍了材用毛竹林、笋用毛竹林与笋材两用毛竹林的培育方法,以期为毛竹林的培育和改造提供参考。
  为了解干旱环境下增加注水伐桩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的生理响应,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毛竹的适应性经营及节水灌溉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采用对毛竹林地面覆盖薄膜模拟
会议
  为阐明河竹对淹水生境下光合生理的耐受机制,研究了正常供水(对照、CK)、水深高于土表5cm(处理Ⅰ)和10m(处理Ⅱ)持续淹水对2 年生河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气孔交换过程和
会议
  [目的]揭示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叶片性状及其异速生长关系对密度的响应特征,为苦竹丰产林分密度构建提供参考.[方法]开展了3 种密度(低密度,14430~16545 株·hm-2,L
会议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e cv.Pubescens)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非木质经济林木物种.由于长期连续不合理的强度经营,部分毛竹林开始出现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的趋势,如
会议
  以赣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毛竹专用肥和对照处理硬头黄竹秆形特征调查,分析硬头黄竹秆形结构特征及毛竹专用肥的影响,以期为硬头黄竹的
会议
  [目的]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是土壤中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两种无机态氮,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不同.研究植物器官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了解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