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典型岩溶溪流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变化过程及其环境影响

来源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t197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较高水体CO2分压(pCO2)的岩溶地下水出露地表后常与大气形成较高的正向CO2浓度梯度,因此评价岩溶水体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对于岩溶碳循环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柳州官村地下河补给的地表溪流为研究对象,详细讨论了岩溶溪流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使用静态箱法和手持式二氧化碳测量仪GM70对脱气通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溪流的CO2交换通量以脱气为主,地下河出口(G1点)脱气通量变化范围为139.48~890.84mg·(m2·h)-1,平均值为445.72mg·(m2·h)-1,溪流下游(G2点)脱气通量变化范围为16.54~844.18mg·(m2·h)-1,平均值为159.81mg·(m2·h)-1,脱气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表现为雨季要大于旱季,地下河出口地区要大于下游地区.溪流CO2脱气会对附近空气中CO2气体碳同位素(δ13C-CO2)产生影响,使溪流附近空气中CO2气体碳同位素(δ13C-CO2)值逐渐偏负,并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即δ13C-CO2雨季偏负于旱季,G1点δ13C-CO2偏负于G2点.并且由于脱气作用的进行,溪流的水化学性质沿流程变化,表现为HCO3-沿流程逐渐降低,pH值升高,电导率降低,pCO2沿流程递减,常见碳酸盐矿物的饱和指数SIc逐渐升高,δ13C-DIC值逐渐偏正.
其他文献
  岩溶系统的发育与分布在很大程度受地层、构造、地形和地貌条件等因素的综合控制与影响,地层因素包括可溶岩的矿物组分、结构及其与其他岩性地层的组合关系,矿物组分和结构
会议
  由于岩溶含水介质的强烈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如何有效认识岩溶含水层内部的水文地质特征为研究难点之一,岩溶泉衰减曲线分析为认识岩溶含水层的一种有效手段。总结了目前广
  岩溶储层在垂向上的分带性是岩溶在垂向上发育不均匀的客观表现。根据现代岩溶理论,通过对大量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按照岩溶缝洞系统发育强弱及地下水运动方式、岩溶作用方
会议
  为了解岩溶区控制溪流中溶解无机碳(DIC)和NO3-昼夜变化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DIC和NO3-日变化量,于2014-07-22~2014-07-24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官村溪流中包括地
会议
  流域的岩石化学风化过程是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以往的流域水化学碳汇通量估算大多是基于碳酸对岩石的风化作用.而实际上,硫酸和碳酸一样,也参与了碳元素的地球化学循
会议
  稳定同位素硫广泛用于示踪地下水、地表水的来源、物质组成以及水—岩作用过程。不同条件下,不同的水体中,硫同位素具有不同的环境指示意义。通过对位于我国西南川东平行岭
会议
  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对漓江上游两个具不同地质背景的地表河流域进行一个完整水文年的观测和采样,探讨河流水化学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无论是碳酸
会议
  茶店桥地下河位于西南岩溶区,流域内“三水”转换迅速,地下水是当地的重要饮用水源.本文对流域内雨水、地表水、地下水中的SO42-浓度进行了测试,利用氘(δDH2O)、氧(δ18
会议
  运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喀斯特灌丛生态系统中不同岩性条件下
会议
  岩溶水体中溶解无机碳(DIC)主要以HCO3-形式存在,其同位素(δ13CDIC)被广泛用于示踪DIC的不同来源及其影响因素.为了解亚热带典型岩溶溪流溶解无机碳及其稳定同位素的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