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改革与创新 对新编《中药学》教材的一些建议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by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学》教材,自一九六二年第二版修订以来,已经先后编过六次了。每一次编辑出版都有不断的改进。如在章节的划分、内容的增删、体例的改变等方面,都有不断完善和增修,尤其是教材内容从二版的30余万字增加到最新版的98万余字,可谓洋洋大观了。总的来说,通过几辈人的辛勤耕耘,几十年的教材建设,为中医药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中医教育是在不断地发展,时代在起步,通过教学实践,每版都能听到一些不同的反应,总有不能尽如人意之处,值得进一步改进。基于此,本文以继承创新和提高教材质量为宗旨,提出一些看法,供新编教材时参考。
其他文献
从文献、临床和实验三个方面,揭示了细辛有毒,对呼吸的影响明显。主要表现为气闷塞不通,严重者可致死。病理损害主要在肺,毒性机制为呼吸中枢抑制。
细辛的采集和炮制是临床用药前的基本操作程序,应该予以规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辛药用部位的变迁,古今对于细辛的采集与炮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此,本文进行了详细论述。
本文通过对中药基本理论的阐述,分析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与无毒之间的关系,提出中药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药性理论,而药性理论体系又是以"五味"为核心的。所以,以现代研究手段探索五味理论的科学内涵,并以此为突破口,构建科学的现代中药药性理论体系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前提和关键。文章最后对五味理论的研究提出初步研究思维和方法,并对这种研究思维带来的效果进行了展望。
细辛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并将其列为上品,但未记载其具体的用药剂量。自宋·陈承《本草别说》以来,关于细辛的用药剂量一直是中医药学术界聚焦的热点问题。本文拟从本草出发,从源头上对细辛的用药剂量进行探讨。
在教学实践中探讨层次递进教学法的实用价值。通过对两届数百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及青年教师培养情况回顾,发现该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中药学》的合理方法、增强自学信心,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对于青年教师有促进尽快成长的作用。该方法有推广普及价值。
为培养中药科学研究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对中药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在品德修养教育;培养思维活跃,博学多识的通才;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教育内容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中药学教学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期使中药学教学内容合理建构以适应现代中医药教学。
基于七年制医学"精英教育"的特殊需要,本文从始终贯穿科研训练,采取前期"师承传授式"及后期"导师负责制";明确临床导向;分段教学,坚持一贯培养,在专业基础课《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及临床课学习后,进行临床中药学的教学;突出教学规律,促进学科发展四个方面来积极探索了"临床中药学"的特色教学,强调启发性,重视实践性,精心运作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的模式,以展现本学科的特色及优势。
为了加强学生科研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意识的培养,结合临床中药学医药结合的学科特点,开设了"中药新药研发思路"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以中药新药研发为主线,了解中药科研进展和动态,结合实际需要和法规要求拓展中药新药研发选题思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中药新药选题组方设计,锻炼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的基本技能,从而建立科研创新思维,强化科研为临床和生产服务意识,增加就业适应力和竞争性。本文还介
本文介绍了利用PowerPoint制作临床中药学饮片辨识教学系统的过程。运用多媒体结合药材实物进行实践教学,与以往传统教学相比,认为这种方式具有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学生易于接受等优点,使中药教学更加立体化,形象化,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