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环境与归绥城市水患

来源 :第十一届中国灾害史年会暨“灾害史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v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归绥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及其降雨特征,具有潜在的致灾性.在明清小冰期的气候背景下,自明末以来的持续经济开发活动与大青山的植被覆盖变化间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经济活动导致大青山及其山前地带植被覆盖大为降低,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的调节机能,激化或加剧了自然环境潜在的致灾性,使归绥城市发生水患的机率相对增大.水患与环境相互反馈,频发的水患加剧了大青山的水土流失,破坏了植被再生的基础.
其他文献
1959至1961年,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全局性的极"左"错误,缺乏全面依法治国理念,轻率地开展"大跃进"运动,实行人民公社化,错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以及国际环境恶化等原因,出现了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现象,给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困难和灾难.
次声因其具有频率低、衰减小、传播远的特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监测领域,如监测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等.北京工业大学经过30多年的观测发现,大地震发生前能够接收到次声波异常信号,对200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世界上发生的174个7.0级以上地震进行了统计,有144个地震在震前接收到了次声波异常信号.占82.76%.而且发震地点距观测点均在上千公里以上.
1970年1月5日发生的云南通海大地震,以死亡人数超过一万五千余人的惨痛损失,成为新中国三次死亡人数过万的特大地震灾难(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在三次特大地震中,通海地震是唯一没有得到国内及国际外援的地震、唯一被封锁新闻报道而酿成震后损失加大的现代地震灾害.可以认为,这是一次因天灾加上人祸酿成的、在云南乃至中国及世界地震史上值得重视及反思及地震案例,也是现代救灾史上因政治运动扩大化而导致的不报道、不
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地区发生7.0级里氏地震,地震震垮了丽江各族人民的家园,也成就了丽江"浴火重生"的神话.地震后的丽江,政府抓住地震恢复重建的机遇,争取巨额投资,科学规划产业结构,集中力量发展旅游业,通过跨越式发展救灾思路,将丽江推上社会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要战胜灾害,首先要了解和认识灾害,而了解认识灾害的重要途径之一则是加强对历史时期灾害史料的搜集、整理,从历史中总结灾害生成的特点、防灾救灾的经验教训.我国气象灾害史料的挖掘与整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果.从中国第一部真正系统的史书《春秋》算起,中国有关自然灾害的记述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记录了灾害发生的时间、频次、区域、危害程度等具体内容,其数量之巨大、类型之丰富、序列之长、连续性之强,是世界环境史资料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湖南水旱自然灾害和战争的破坏烈度都大大超过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瘟疫肆虐亦较前期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文简析这一时期湖南瘟疫的时间、地域、病种及患者年龄、性别和职业的分布状况.
引发瘟疫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气候因素,也有人为社会因素.1918年冬湖南省长发布防疫布告,较全面地概括了瘟疫发生的各种原因:本届天时不正,雨阳寒热无常.湘省四处卑湿,迭经兵火惊慌.夏秋阳候肆虐,水患又苦汪洋.六气继而不畅,病菌暗伏潜藏.冬至一阳来复,最易触发为殃.
血吸虫病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疾病,其传播、蔓延以至控制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进步程度密切相关。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为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创造了有利条件。血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各个团体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财政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多方筹措,保证资金到位。农业部门承担家畜血吸虫病防治,渔民化疗,结合农业生产和农田基本建设开展境内灭螺:水利部门把灭螺纳入洞庭湖综合治理规
永州市建国前有过多次疫病流行,具有种类多、规模大、来势凶、后果惨的特点。本文根据建国前境内常见的传染病流行特征将其分为烈性传染病、季节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三类.而永州疫病多发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而且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导致疫病爆发原因具有多元性。在疫灾面前,不管是中华传统医药还是西医西药,都在永州灾疫防治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历史证明,建立健全的卫生防疫体系,增强民众的
疫,即瘟疫,按当代医学界的界定,“指具有剧烈流行性、传染性的一类疾病”。疫灾,即瘟疫流行所带来的灾害。具体地说,就是“一旦某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开来,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疾病就成了灾害,这样的疾病就称为‘疫病’,这样的灾害就称为‘疫灾”。湘西州建国前由于水早等自然灾害频发,卫生防疫机构不健全,人们卫生防疫知识缺乏,迷信盛行等多种原因,致使疫灾肆虐,特别是民国时,连年流行,而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