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冈石窟的保护

来源 :中国第八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暨全国第九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g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冈石窟创建于公元5世纪中叶,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千余年来坍塌、风化及人为破坏十分严重.建国后,我国政府一直很重视石窟的保护工作,曾多次就石窟的保护进行研讨并做鲻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今日它的破坏仍很严重,众所周知,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基础.本文拟从环境地质学的角度对石窟所处的地质、地貌环境进行分析,寻找石窟破坏的地理因素,并为石窟保护制定一些举措,供保护工作者参考.
其他文献
在自制的直链淀粉-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南)(ADMPC)手性固定相上对八种吲哚环衍生物对映体的手性拆分进行了研究,系统的选用不同种类及不同含量的醇改性剂,对样品的保留时间和立体选择性进行了考察.与八种吲哚环衍生物对映体在自制的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DMPC)手性固定相上的拆分结果相比,直链淀粉-三(3,5-二甲基苯基氢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显示了一定的互补性.
利用键合型纤维素-(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固定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拆分了甲霜灵对映异构体,通过考察流动相中的改性剂(醇类、四氢呋喃、三氯甲烷)、流动相的流速对手性拆分的影响,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结果表明,键合型手性固定相对甲霜灵有很好的拆分效果,在150mm的色谱柱上,使用正己烷/异丙醇(80/20,v/v)流动相,甲霜灵可以得到良好的分离.在优化的条件下,建立了键合型手性柱上分离分析甲霜
建立了前药CA4P和原药CA4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规律.色谱条件Gemini组织中的HPLC检测方法:研究了C(150×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A为0.05M磷酸二氢钾(PH:2.2),B为甲醇,C为乙腈,以梯度洗脱方式分离,波长295nm,流速为1.0ml·min-1;取SD大鼠静脉注射1mg/kg的CA4P,于不同时间点分别采集大鼠组织,经预处理后用HPLC对组织中CA4进行检测.
采取自动凝胶色谱系统进行样品前处理,通过研究26种农药在不同色谱柱的分离效果及程序升温实验参数,缺定了色谱分离条件和净化过程中待测组分的收集时间段.结果表明,DM-5色谱柱分离26种农药的效果最佳.有机氯农药在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系统的流出时间为国为7.5-12.5min之间.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有机氯农药的回收率为76-105%.在GB/T5009.162-2003基础上,该方法有机氯农药的种类由
测定了不同生长年限栽培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用HPLC-ELSD定量分析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不同生长年限栽培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规定.1-4年生黄芪甲苷含量趋于一致.
建立藏药短管兔耳草中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方法:采用WatersXTerraRP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28:72)(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30nm,柱温30℃,在20min内分离检测了该两种化合物.结果: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进样量分别在0.077~4.950μg(r=0.99995)和0.085~
本文对小麦中苯氧威残留的非水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文章采用甲醇-醋酸盐非水体系,建立了小麦中苯氧威残留的NACE分析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灌浆加固技术是治理壁画空鼓病害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壁画空鼓程度及灌浆加固效果做出定量评价,是摆在文物保护工作者面前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也是壁画灌浆加固技术能够顺利推广应用的根本出路之所在.本文选用单道高频RAMAC/GPR CUⅡ探地雷达,通过对西藏布达拉宫红宫黄房子空鼓病害壁画灌浆前后的对比检测,结果表明,灌浆效果达到80﹪以上.
福建长乐显应宫明代泥塑是1992年修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时被发现和发掘的,其中有较早期的妈祖塑像和以郑和为原型的"巡海大臣"塑像群,具有较高的文物和学术研究价值.这批无烧结的泥塑,其胎体夹杂的纤维类物质早已腐烂.出土十几年来,因自身和环境原因,泥塑胎体松软、局部变形和纹饰模糊等,易造成严重变形和坍塌的后果.近几年来采用复合有机硅渗透加固等系列性保护试验,其技术路线:表面清污除尘--防治霉菌处理--胎
为了保护福州碧泉庵剥离下来的壁画,我们在现代文物保护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使用传统工艺与材料,结合现代化学物理等技术手段与新材料的应用,对壁画进行加固与修复,最大限度的保存了文物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为福州城市化进程中古建壁画的保护摸索出一条适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