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角菌(Claviceps spp.)能够侵染禾本科植物,引起农作物减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麦角在植物上或离体条件下产生的多种麦角类生物碱,对哺乳动物有强烈毒性和独特的药理作用。一些麦角碱的生物合成途径已经阐明,主要由EAS(ergot alkaloid synthesis)基因簇调控。但我国麦角碱的合成途径尚不清楚。本研究根据前人发表的3种特异性NRPS(Non-ribosomal protein synthetase)基因(lpsA,lpsB,lsC)引物和一种麦角碱合成关键基因(dmaW),并根据保守氨基酸序列,利用CODEHOP在线网站设计了8对简并引物(cloA,easA,easC,easD,easE,easF,easG,easH)。选取分离自无芒雀麦、芨芨草和拂子茅植物上麦角的Claviceps属真菌7株,采用IQS法(Improved quick and safe method)法提取这些菌株的DNA,然后进行麦角碱合成基因的扩增。所有引物均能扩增到单一明亮的条带,测序后在NCBI上比对,发现这些基因片段均和相应的麦角碱合成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度,我国的麦角菌菌株可能具有合成某些麦角碱的能力。lpsA仅在两个菌株中检测到,可能这两个菌株具有合成lpsA介导合成的生物碱的潜能;其他基因在所有菌株中都有检测到,说明在我国麦角菌可能存在EAS基因簇结构,且其结构及代谢产物具有多样性;所有菌株都含有lpsC,因此我国菌株的麦角碱合成途径和Claviceps purpurea的最相似,这也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相吻合。从分离自我国禾本科植物的麦角菌中,检测到了一些麦角碱合成相关基因,其中,检测的7株菌株中有2株菌株可能含有完整的类似C.purpurea的EAS基因簇结构;同时我国的麦角菌菌株可能具有合成多种麦角碱的潜力。本研究为调查我国麦角菌产生麦角碱的种类、环境安全性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