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台北市關渡平原砷污染稻田土壤砷型態劃分研究

来源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fis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台北市北投区关渡平原有100公顷以上农田土壤全量砷浓度超过台湾农田土壤污染管制值,本研究特别针对土壤砷的序列萃取法进行土壤砷型态划分并分析稻谷粒砷浓度,以了解关渡平原高浓度砷污染土壤对农田生态环境之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土壤全量砷浓度分布范围广(12.4~535 mg/kg),糙米砷浓度皆低於0.35mg/kg,食品安全无虞.所有土壤样品中各种砷型态占全量砷的相对百分比组成状况几乎相同,皆以amorphous hydrous Fe and Al oxide-bound As 占有最高百分比,达50%~60%,其次为crystalline hydrous Fe and Al oxidebound As,约有15%~20%,specifically-bound As 则有7%~10%,而代表土壤有效性砷的non-specifically-bound As则不到1%,这或许可解释生长於高浓度砷污染土壤之水稻稻谷砷浓度正常的现象.土壤中无定形铁、铝物质可能是限制土壤砷移动性与有效性的主控因子.此外,土壤Al.+1/2Fe.与土壤全量砷浓度的良好线性关系(r2=0.89,P<0.001)则显示关渡平原土壤砷污染来源可能与火山灰土壤性质有关.
其他文献
通过在土壤中埋置砂滤管的方法明确不同积温、水分、pH以及物料与黑土不同配比条件下有机物料的分解情况.结果表明:小麦和草木樨秸秆在低温下也易于分解,但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而玉米和大豆残体,在高温条件下易于分解,低温有利于土壤有机物的积累;在灌溉的条件下,小麦和草木樨秸秆易于分解;而玉米和大豆残体,在灌溉条件下易于碳的积累;不同量有机物料与土壤混合发现,加入秸秆量越少,分解越少;土壤pH在作物残体
本试验利用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期定位试验区内3种土地利用方式(草地、裸地、耕地)和3种施肥管理(无肥、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共5种管理方式下的黑土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及施肥对黑土供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管理方式下的土壤生产力大小顺序为化肥配施有机肥耕地>施化肥耕地>草地>裸地>无肥耕地.土壤供氮能力大小顺序为化肥配施有机肥地>施化肥耕地>草地>裸地>无肥耕地,供
土地休耕是土地储备的一种方式,包括年度休耕、季节性休耕、轮作休耕等。休耕会使耕地面积减少,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文中阐述了在污染严重的耕地休耕、中低产田休耕、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休耕以及采用轮作休耕四种不同模式下到2020年我国所需要的耕地保有量。结果显示,18亿亩耕地难以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耕地面积需要达到21~23亿亩,各种休耕方式会对土壤污染的降、力的保持、减少水土流失等都会起到积极的
在江西省42个县74个行政村进行的耕地流转流出现况及农户耕地流转意识的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农村耕地流转补偿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了耕地流转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和特征规律:耕地有偿流转的比重不高,耕地使用权的经济价值未得到真正的体现;耕地流转补偿额普遍偏低,且普遍历年维持不变;耕地流转多以口头协商为主,补偿极不规范.研究表明目前耕地流转的价格补偿机制远远没有成,建立耕地流转的市场化机制还任重道远.文
以2003年分县统计数据为基础,以化肥区的二级分区为单元,进行了养分氮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大田作物氮素总盈余1499万t.除了Ⅰ1区外,其他区域均呈现出氮素净盈余的状态.Ⅱ2区和Ⅲ1区是氮素盈余最多的两个区域.全国平均氮盈余强度为124 kg/hm2.Ⅳ1区是氮素盈余强度最大的亚区,氮素盈余强度达到300 kg/hm2以上,比其他区域高出很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其他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区和长江
研究了厌氧条件下五溴苯酚在零价铁界面以及α-FeOOH界面上的还原脱溴反应,考察了零价铁界面上不同初始pH条件对五溴苯酚还原脱溴反应的影响以及添加草酸或Tiron配体的作用,考察了α-FeOOH界面上添加不同初始Fe2+对五溴苯酚还原脱溴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零价铁界面能有效地促使五溴苯酚还原脱氯,气质联用检测能检测到各级脱溴产物,添加草酸或Tiron配体后还原反应明显减慢,但草酸配体对还原反应影
当污泥堆肥施入土壤后,氮矿化作用可能受土壤性质影响.因此,本研究将污泥堆肥,以1%和3%施用量,施入Pu(坡堵)土壤(silty clay loam)和Sk(三坑子)土壤(sandy loam)后进行孵育试验,探讨土壤质地差异对污泥堆肥中氮矿化量之影响.结果显示,在孵育1周後,两个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有明显的增加,至第2周时,铵态氮累积至最高峰.孵育第6周後,除Sk土壤在3%施用量外,铵态氮含量均接近
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铜污染土壤上施用有机物料对微生物量碳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玉米秸秆、蘑菇渣等有机物料能显著提高铜污染土壤的微生物量碳、有机碳和可浸提有机碳含量,并随施加量的增大而增加.在相同用量下,施用玉米秸秆的提高幅度小于施用蘑菇渣.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商在有机物料施用后20 d达到高峰,可浸提有机碳和基质矿化商在15 d达到高峰.培养结束较培养初始时,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
本文简述了农业废弃物大量生产的概况,并分三方面对禽畜类与调整资材性质的探讨与堆肥的制作进行了论述,1、有机资材与堆肥的成分分析;2、堆肥化条件与腐熟度判定;3、不同有机质肥料的分解与硫化。并具体简述了作物栽培试验:1、施肥与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和品质;2、功能性堆肥之制作与作物有机栽培技术等内容。
测定了武汉市某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及其水解残渣的肥分及重金属含量,研究了污泥水解残渣pH值的变化及其对金盏菊(Calendula of ficinalis L.)发芽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水解残渣重金属离子含量远低于我国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值(GB 4284-84),因此残渣的农用是安全的;残渣钾肥含量高,可以作为农用肥料;残渣施用量对金盏菊的发芽率有显著影响,但当残渣含量达到一定比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