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调节下水流输沙能力变化的初探

来源 :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枢纽调节作用的影响,枢纽下游的水流过程有二个主要特点:一是日调节流量过程的变化幅度较天然河流增大;二是年调节流量过程流量变化幅度较天然河流减小.将流量过程概化为正弦曲线,在正弦曲线任一点上的流量均满足饱和输沙条件假设下,论证了平均流量相等情况下,挟沙能力与流量的变化幅度有关,且有随流量变化幅度的增大而增大.结合日调节流量过程,其输输沙能力较天然流量过程的输沙能力要大.这一结论由其他学者的试验成果的验证.
其他文献
随着上海浦东开放开发和城市建设,社会和经济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促淤圈围、滩地成陆是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就是其中的重大项目之一,该工程围堤长,滩面高程低,堤前水深浪高,因此保证堤身稳定是工程上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围堤断面的波浪物理模型试验,观察原设计断面的护面结构稳定性,对某些薄弱环节及其失稳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合理化的修改意见;同时还针对该工程围堤断面大,护面材
以潮流数值模型为基础,通过工程后港内流场计算、泥沙淤积计算和波浪计算,进行了浙北渔港选址的研究,选择浙北渔港的港址并确定相对较佳的渔港建设方案.
围填海是沿海国家满足经济发展、港口开发及城市建设需求的重要工程手段,围填海往往引起海湾潮流场的变化以及纳潮量、水交换能力的减小,导致水质污染,带来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以防城港海湾围填规划为例,建立了水平比尺为660、垂直比尺为100的物理模型,通过模型试验观测潮流场、模拟污水扩散特性,研究了防城港海湾围填前后东两湾水体交换能力的变化以及污水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湾围填面积占东湾水域面积的24
钦州湾位于南海北部湾的湾顶部位,三面呈低山丘陵环绕,由内湾、外湾和连接两湾的潮汐通道组成,整个海湾呈“哑铃”形状.外湾发育有东、中、西3条涨、落潮水道和若干次一级的水道,水道之间排布着与水道平行的沙脊.钦州港作为我国西南出海通道中的重要大港,目前进出港航道分别位于东、西水道内.为提高通航能力有关单位曾对两条航道进行了多次疏浚挖深,引起水道-沙脊系统复杂的冲淤演变.运用资料分析等手段探讨了疏浚工程对
主要以实测资料和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对广利河口海域水动力条件、泥沙环境以及航道选线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广利港航道的轴线走向的选择提供了必要依据.广利港工程海域的潮汐性质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平均潮差1.5~1.7 m,潮流呈往复流运动,涨落潮明显;涨落潮平均流速在0.1~0.3 m/s,最大流速在1.0 m/s左右,常浪向和强浪向均在N~NE向范围,该海域为风暴潮常发区;底质主要以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粘
传统的结构设计,首先是凭借经验和判断做出结构的初始方案,包括总体布置、材料选择、结构尺寸和制造工艺等,然后进行结构分析,最后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校验其可行或不可行,必要时则进行多次方案修改.在这样的设计程序中,结构分析只起到一种保证安全可行的校核作用.而利用ANSYS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一次计算即可完成结构的应力和寻优计算,不但完成了结构计算,满足了设计规定的约束条件,且实现了目标最优.本文重点介绍A
为进一步完善管线三维图的加工设计,便于指导车间预制和现场施工,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现场劳动强度,减少物料损耗,根据在配管专业加工设计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总结出一套三维图加工设计经验.结合工程中的实际情况,着重对一些特殊安装角度的管线及下料余量等进行分析,优化加工设计细节.
针对当今海洋石油工程工作实际情况,生成项目料单并对项目用料情况进行跟踪,对图纸、料单等工程文件管理,设计了一个用于加工设计的辅助软件.此软件被命名为SDAS(Shop Design Assistant System,加工设计辅助系统).软件使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作为系统数据库,使用C#作为程序语言,使用ADO.NET完成数据库操作.实现了根据输入的设备生成料单,根据用户
结合渤海现有油田,特别是JZ9-3油田,主要叙述穿梭油轮方式下的原油外输的预测方法、原油储存方式,及原油外输的依据条件,和原油外输的计算方法.
在动态荷载作用下,组块结构的动力响应往往因结构体系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在消能减震体系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反应谱分析,提出局部支撑体系能明显增强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在消能减震、调整结构内力分布方面也有良好的表现,在今后海洋平台组块结构设计中应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