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向增强复合材料技术研究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key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Z向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减少Z向增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中对纤维的损伤程度的同时,实现了Z向增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稳定与可控.Z向增强复合材料技术是一种有前途的低成本增强技术。
其他文献
应用无网格Galerkin法对单轴远场拉应力加载下双材料裂纹平面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在裂纹周围采用扩充了的基函数以及在裂纹尖端局部加密节点提高了位移场的计算精度,采用位移场数值外推法得到应力强度因子,避开了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奇异性和振荡性.与界面平行的裂纹在距离界面较远处的应力强度因子可视为Ⅰ型,而当平行裂纹逐渐靠近界面时复应力强度因子K为Ⅰ型和Ⅱ型的耦合.对具有不同泊松比、弹性模量比的几种材料组合
基于ANSYS工程软件,针对碳纤维增强具有初始曲率和初始残余应力钢构件的弹塑性屈曲荷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文中就初始缺陷给出了较好的处理方法.通过计算,得到通过碳纤维来增强存在初弯曲和残余应力的钢构件,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构件屈曲荷载,并使钢构件的延性得到明显改善。
由机械合金化法(MA)制得纳米级Al2O3颗粒弥散镶嵌于微米级Cu颗粒表面的复合粉末,利用球形化工艺改善所制得的复合粉的形貌及粒度范围,然后分别用热压法和SPS法制备Cu-Al2O3复合材料.通过密度测试、电导率测试、抗弯强度测试、SEM复合粉形貌和烧结体断口分析、微区成分分析,对比研究了Al2O3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0%,0.5%,1.0%,1.5%时Cu-Al2O3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和电学性能
本文详细对比了铝合金、钛合金以及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分析了铝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性能优势,总结了铝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情况以及国内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铝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发展方向.
为了研究不同填充物对聚氨酯泡沫塑料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针对不同填充物制备了12种泡沫塑料,并对它们进行了宏观压缩实验,得到了这些材料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确定了它们的杨氏模量和屈服强度,研究了不同填充物对聚氨酯泡沫塑料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此外,还对破坏裂口处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材料的压缩破坏机制.
介绍了最小耗能原理和其他几种著名的屈服、破坏理论的关系,重点讨论了它在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以及用最小耗能原理解决超高温陶瓷材料强度问题的可行性;最后对宏观强度理论、细观强度理论以及最小耗能原理三者协同解决复合材料强度问题的前景做了展望。
研究具有不确定参数的复合材料板的动力响应.基于区间数学,将复合材料属性及外载荷等不确定参数用区间定量化,结合有限元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结构动力响应范围的非概率区间分析法.它降低了传统的概率分析方法对不确定参数信息的过分要求,不需要确定参数的概率分布,只需要知道参数的变化界限.将其运用于四边固支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动力响应分析,并与概率方法相比较,表明了区间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结合乙烯基酯树脂(VE)浇注体在65℃3%NaCl溶液、5%H2SO4溶液和10%NaOH溶液中的老化行为,对其碳纤维复合材料(CF/VE)的吸湿特性、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E浇注体与CF/VE复合材料在65℃3%NaCl溶液中的吸湿行为符合Fick定律,在5%H2SO4溶液中,吸湿前期符合Fick定律,但后期吸湿率略有下降;在10%NaOH溶液中由于水解的发生,浸泡后期出
通过对四种典型复合材料切削表面进行三维形貌的测量与统计分析,确定表征其表面粗糙度的三个评价参数,建立并验证了由这三个参数建立的切削表面的评价标准.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建立了LT-01低温固化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动态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能反映体系实际固化反应历程.利用所获得的动力学模型对复合材料的工艺进行了初步优化研究,得到了LT-01低温固化复合材料的优化工艺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