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带一路”,克服经济下行压力

来源 :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组委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se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下行压力,自201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面对复杂的形势,经历住严峻的考验,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目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从经济增长来看,2013年GDP增长7.7%,与2012年持平;2014年GDP增长7.3%,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从产业结构来看,2013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为4.0%、7.8%和8.3%,第三产业增速最快,其占GDP的比重达到46.1%,超过第二产业比重2.2个百分点,首次实现三次产业比重居首,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结构调整任务.
其他文献
移动互联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时代。网上把这叫作风口,手掌大的手机屏幕,是企业营销的战场。这一切来得很快,从电商到微商短短几年,全民经商的时代模式已经开启。传统企业正在摸索着是否加入互联网营销产品时,移动互联的智能手机时代又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世界在快速变化,产品在快速迭代,唯有创新才能领先。一部手机就是一个战场。
两岸于2008年11月正式启动“搭桥专案”,目的是希望两岸产业能够在技术开发、生产、产销及投资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现阶段具体做法是举办两岸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搭建两岸产业合作平台。未来应就两岸产业均高度成长,甚至是彼消我长或是彼长我消的产业,根据双方的比较利益进行分工合作。
大陆台商与大陆对台湾的对外投资与国际经贸交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及两岸官方相关统计信息存在若干差异与限制,难以充分反映台商在大陆投资全貌与实际状况。因此,本文将聚焦于大陆台商的研究与分析,借以掌握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现状,以及对两岸经济贡献和重要性,作为各界对两岸经贸交流评估与决策的参考,并针对大陆台商现况研究与对两岸经济贡献的研究,提供相关建议,以利于未来两岸相关单位制定规划政策与辅导措施。
适应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庞大商机,两岸产业应通过合作共创商机。尽管两岸产业合作已获取阶段性成果,但面临两岸产业环境的快速变化,两岸下一阶段的产业合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亟需创新模式,以扩大两岸既有产业合作平台作用,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效益。
国家如何与农民打交道,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呼唤新的本土化理论范式指导."国家发起+社区参与"式的新简约主义治理机制,可以从治理能力、治理成本和治理活力三个层面分析国家与社会在第三领域的互动.新简约主义治理机制体现的是国家与社会在第三领域的协商性治理关系,形塑的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率和高活力的基层治理体制和"强国家-强社会-强治理"的国家现代治理结构,这也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刘易斯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假定向外转移的农业劳动力一旦转移出去即与农村脱离经济关系,但中国的情况不同于此:中国农村家庭普遍遵照家庭共产主义原则,农村住户中外出务工人员的务工收入亦归家庭统一支配.因此对中国而言,首先,农村住户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决策依据是务工工资与农业劳动边际产出的差额,而非与农业劳均收入的差额,所以吸引农村住户绝对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工资水平可以较大程度地低于农业中的人均收入,低于刘
中国多个省市的碳交易市场已经开始正式启动,足以彰显国家对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视.工业作为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产业,与出口贸易紧密相连的复杂关系,使研究工业分行业的碳排放强度以及分行业出口比重规模对于工业行业节能减排的有效控制显得有所意义.本文通过建立因素分解方法,以2005~2011年的工业分行业出口贸易碳排放数据,量化工业分行业碳排放相互关系,推动中国贸易出口结构的加速转型,明确中国在工业行业的
在全球日益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两个为代表性的贸易解释变量,以1990~2013年的统计数据,基于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了贸易开放程度对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别分析了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对碳排放的动态冲击效应和影响程度.为湖北省在碳排放配额机制下,有效实现节能减排提供相关建议.
本文构建了涵盖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东省广州市2000~2014年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大致的测度,运用STATA软件,得出各个维度不同年份的得分情况和总得分,并做出相应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广州市的生态文明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和生态文化总体是进步的,但在生态制度维度
刘易斯在其二元经济理论中阐述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城乡经济差异现象,我国经济伴随着30多年的快速增长,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期,8亿低收入农民的富裕问题已经成为当前13亿人民谋求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瓶颈"问题.根据全要素生产理论的阐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目前在农村由于生产方式以农业经营为主,农民隐性失业现象普遍,劳动力的供给相对资本来说较充分,资本成为发展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