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益生菌对头孢曲松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的改善效果,比较鼠李糖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对肠道菌群改善效果的不同及益生菌干预时间对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方法 96只四周龄大的小鼠被随机分为8组,每组12只。实验共计4周。ZA组第一周灌胃头孢曲松(40mg/d/只)和植物乳杆菌菌悬液(10~9CFU/只),之后停止干预继续喂养至实验结束。ZB组第一周灌胃头孢曲松,第二,三,四周灌胃植物乳杆菌菌悬液。ZC组第一周灌胃头孢曲松和植物乳杆菌菌悬液,之后停止抗生素干预,继续灌胃菌悬液至实验结束。LGG1组第一周灌胃头孢曲松和鼠李糖乳杆菌LGG株(Lactobacillus GG)菌悬液,之后停止干预继续喂养至实验结束。LGG2组第一周灌胃头孢曲松,后三周灌胃Lactobacillus GG菌悬液。LGG3组第一周灌胃头孢曲松和Lactobacillus GG菌悬液,之后停止抗生素干预,继续灌胃菌悬液至实验结束。阳性对照组,第一周灌胃头孢曲松,之后停止干预。空白组第一周灌胃生理盐水,之后停止干预。每隔两天称量小鼠体重;每周收集小鼠粪便,qPCR分析粪便菌群浓度,GCFID(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粪便中短链脂肪酸。二代测序分析小鼠第一周和第四周粪便菌落结构。实验结束处死小鼠后测量其回肠绒毛长度和肠腺深度以及结肠肠腺深度。结果投用抗生素后各组体重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停用抗生素后,体重均能恢复,实验末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八组回肠绒毛长度和肠腺深度以及结肠肠腺深度均无统计学差异。阳性对照组的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的表达量较低,而加入益生菌干预后,短链脂肪酸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第一周各组粪便细菌浓度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停止投用抗生素后,粪便细菌浓度迅速恢复,到第三周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第四周与空白组相比,阳性对照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空白组。此时只有ZC组各项指标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一周,各组的Bacteroides等菌群丰度均降低。三周之后ZC组和空白组在属水平上的物种丰度聚类热图最相似。结论益生菌能通过调节各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多样性和群落构成,抑制致病微生物生长,从而缓解抗生素引起的机体的损伤。在肠道菌群紊乱的改善效果上植物乳杆菌优于鼠李糖乳杆菌,并且全程投用植物乳杆菌改善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