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分密度对丘陵红壤区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来源 :第十四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区重要的造林树种,目前一味追求木材产量的高密度栽培易导致土壤肥力衰退,林地生产力下降.磷(P)被认为是丘陵红壤区植被生产力的限制因子,然目前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对土壤P转化的具体影响特征还不明确,严重制约了杉木林的可持续经营及其生态功能的发挥.本研究选择经纬度相似的福建三明和湖南会同的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低、中、高)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林分结构的同时用抖落法收集根际土和非根际土,采用改进的hedley P分级法提取不同功能P组分,同时测定土壤pH和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对比分析不同密度下土壤P组分和土壤基本理化特征的差异,并计算其根际效应.
其他文献
地球气候系统变暖增加了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包括严重的热波、极端降雨和极端干旱.降水格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地下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能量代谢,是陆地生态系统稳
降雨变化会对干旱荒漠土壤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产生深刻影响,然而我们对降雨增加如何影响荒漠土壤动物的认识非常有限.本项研究通过自然降雨、人工模拟增雨试验(增加5mm、10mm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的形成,有机质的分解,各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主要是通过多种多样的代谢方式
青藏高原东缘生态环境脆弱,加之频繁砍伐,当地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这使得砍伐后生态恢复成为研究热点.原生动物作为土壤食物网中的重要一环,参与土壤有机物的分解与转化,
会议
会议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升高,人类活动和地面自然沉降进一步加剧了相对海平面的升高.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入侵频率和强度的增加.这给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带来重大影响,已经成为
[目的]本文借助冬小麦覆盖种植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和地膜覆盖对旱作冬小麦田土壤团聚体性质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探讨土壤固碳机理,优化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耕作措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