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河谷盆地气候变化趋势及其效应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ssss1111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特殊区域—金沙江河谷盆地气候变化特征和趋势,把握区域气候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程度,利用贯穿于河谷盆地的20个气象站1960-2006年的观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了干热河谷盆地区域的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对于金沙江河谷盆地,不同区域的地方气候对全球变暖具有不同的响应,上段河谷盆地气温升高(年平均气温上升率为0.0110~0.0449℃a-1),降水增多,与全球变暖呈现正响应;中段的干热河谷盆地,气温降低(年均气温的变化趋势为-0.0091~-0.0233℃a-1),降水增加,湿度降低,与全球变暖呈现负响应;下段河谷盆地,气温和湿度变化较小(年平均气温上升率为0~0.0106℃a-1),降水增多,与全球变暖的响应较小。金沙江河谷盆地气温、日照时数、湿度的长期变化趋势与干燥度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显示了金沙江河谷盆地区域气候长期变化趋势受各地的干燥状况影响较大。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流域内各分区的气候变化幅度不同,时空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气象科普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面向社会公众,宣传气象科学知识,使广大群众了解气象工作、增加气象知识、充分使用气象信息,让气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兰州中心气象台
用1992-2000年我国63个站的太阳总辐射资料,研究了我国年、季、月的太阳总辐射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得出我国夏季有最大的太阳辐射,其次是春季,冬季有最小的太阳辐射.高原是
本文采用三维变分(3D-Var)方法对NOAA-16的AMSU-A辐射亮温资料与常规探空资料在GRAPES 3D-Var同化系统中直接变分同化,并将同化后的三维场转变格式输入MM5V3中尺度数值预报模
本文评述了近几年来我国热带气旋研究的若干进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台风路径,台风登陆,结构和强度变化,台风短期气候预测和风雨影响.
本文为了深入了解我国超大城市气溶胶超细粒子的污染特征,2005年春季末至夏季初,针对上海市下风方向站点-太仓地区以及北京市下风方向站点-昌平地区的颗粒物的个数浓度和粒径分
本文介绍了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短期预测系统IAP DCP-Ⅱ的组成及其在实际应用该系统实现的跨季度气候预测,并讨论了该系统的改进方向.
台风异常运动通常指与引导气流存在很大偏差的运动,尤其是移向与引导气流方向存在很大偏角,甚至正交,本文分析了台风的影响因子,重点探讨了台风异常路径的形成机理.
本文根据中国气象局80多个酸雨观测站最近13年的酸雨观测资料,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中国酸雨区总的来说呈东北至西南走向,酸雨区主体位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另外,北方也存在小范围的
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对解决城市化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意义重大。本文仅就城市化与大气环境容量进行了思考,阐述
利用1959~2005年云南省125个气象站资料,以Thornthaite湿润度指数为基础,加之自定义的有效降水指数为辅,建立了干旱评估综合指数,并基于模糊信息分配理论和超越极限概率原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