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地震漏报之主因

来源 :第三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暨平安京津冀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t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6年唐山地震漏报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执行周总理的地震工作方针,没有执行“专群结合”。因此建议在全国恢复“三土”(土地磁、土地电、土应力)。主因之二,就是我国地震预测、预报体制不适应这种突发性事件的要求。由此,建议委派有高度责任心,能兼听“土洋”各方意见的人来领导地震局预报决策机构。主因之三,在唐山地震进入短临期时,唐山地震局负责人杨友辰被调到“五七干校”,他说他要抓大地震,上级也不批准。如果杨友辰在位,也许唐山地震的预报还有一线希望。主因之四,现在的预测、预报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具体,不落地。专业队伍只能逐级上报,直至国务院。而发布机理没有细化。建议修改、完善地震法,细化条文。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唐山地震的漏报情况,指出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工作内容,大地震后由于唐山市遭到毁灭性破坏,一切活动都转移到唐山机场进行。10月的一天机场跑道边用杉杆搭起了临时
1976年唐山地震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事件.过去的研究多侧重于唐山地震灾区,涉及影响全国的内容十分简略,主要因为调查此项工作的成本太高.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开始编纂地方志
会议
1991年6月,作者以《中国地震报》常务副总编身份,亲自率领记者赴河北省青龙县采访并获得了一大捆实际材料.经时任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审阅批准,《中国地震报》于1991年7月25
会议
本文报告有关汶川地震前兆异常的一些情况,也许这并不是全部.从这些情况不难看出,德阳市防震减灾局在大地震前所做的工作是非常出色的.他们从观测到的某些异常中似乎感觉到一
本文通过对该区地震地质、新构造、深部地球物理、历史地震,古建筑及现今地震活动等最新资料的深入研究,得出结论:2008年坝区及其附近地区具有发生7.5级左右大地震地质构造背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于2011年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CCD天顶望远镜(DZT)样机.与经典天体测量仪器相比,DZT具有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及测量精度高的优点.可用于经典的天体测量观
会议
本文介绍了光学天文时纬残差震前异常的发现及其定义,和它在地震预测中的研究实践,以及可能的物理机制,最后指出,40年的研究实践一致地表明,光学天文时纬残差震前异常可能是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研制成功的适于开展天文时纬残差观测及其与地震关系研究的一种新型天体测量望远镜——CCD天顶望远镜(Digital Zenith Telescope,DZT),此类仪器具有高精度、
本文对我国地震预报工作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提出地震预报工作必须发动群众、必须两条腿走路,专业队伍的研究和群测群防要互为补充,在具体研究方法上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跟踪
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的40年间,在华北地区,发生了1979年五原6.0级、1996年包头6.4级、1998年张北6.2级3次中强地震,本文作者亲历了其预测预报的全过程;1991年6月国家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