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建设的响应

来源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76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3S”技术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及社会经济统计年鉴资料,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经济学的方法,探讨了榆林南六县1969-2005 年生态建设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79-2005 年,各县域的生态建设速度差异较为明显,但整体上生态建设速度呈逐渐—快速增加趋势。1979-2005 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有所上升,但各县域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 1989-1999 年有所下降。1979-1999 年,研究区生态建设的速率明显低于提高粮食产量的速率,区域生态建设较为滞后或粮食生产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压力;而2000—2005 年,研究区生态建设的速率明显高于提高粮食产量的速率,生态建设的速率影响了区域的粮食生产。生态建设的科学规划与实施与区域粮食持续发展需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整治与粮食生产的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对植物根系生长及根构型进行三维模拟仿真的重要基础是要准确地获取根系生长过程中的根构型参数。但因生长在土壤中的根系难于观测,探索获取根构型参数的有效方法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难点。本文根据绿豆在不同压实土壤中根系生长情况假设,设计了一种层切法对土壤中的绿豆根系进行层切,用数码照相机采集根土断层图像,并通过图像处理识别根土断层中的根系,获得根系的坐标。在栽培绿豆容器中,在垂直方向每隔一定距离切割根土样本,采
为防止重大入侵害虫红火蚁的进一步扩散,对红火蚁蚁巢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利用光谱技术获得红火蚁蚁巢土壤及其周围的裸露的非蚁巢土土壤、草、沙等物体的反射光谱,找出红火蚁蚁巢区别于周围其它地物的光谱特征,作为基于光谱技术的红火蚁蚁巢检测系统的构建的实验研究基础。试验设备由以HyperSIS 高光谱成像仪、Ocean Optics 海洋光学公司的Maya2000 Pro 光纤光谱仪和计算机为主体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质优良的小型西瓜越来越受欢迎。小型西瓜的生长期与品质密切相关,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小型西瓜的生长期的判别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便携式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对不同生长期的小型西瓜进行品质的跟踪监测。采集瓜顶和赤道两个部位的西瓜的漫透射光谱,分别利用偏最小二乘(PLS),主成分回归(PCR),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 等方法建立小型西瓜不同部位的生长期的校正模
生物质燃料致密成型设备普遍存在能耗大、效率低、关键部件磨损严重的问题,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瓶颈。本文将振动力场引入生物质燃料致密成型中,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分别对成型活塞轴向加振动、成型模具轴向加振动及不加振动三种工况,进行了生物质燃料致密成型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振动可使压缩功耗降低、生产率和制品的质量提高,且压缩活塞加振动与模具加振动的作用效果基本相同。
本研究选取垦殖率、复种率和粮农比为研究指标,借助地统计学方法,在全国范围内以200km×200km 的网格均匀选取了 231 个样点,分析1980 年、1990 年、2000 年和2010 年我国耕地利用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耕地的利用率显著提高,且垦殖率得到恢复。垦殖率和复种率的分布以自然气候和土壤分布为基础,社会经济为主要影响因素,并且这种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草原露天煤矿区表土匮乏,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如何实现草原区有限表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中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以内蒙古大唐胜利东二号露天矿为例,采用野外典型调查的方法,分析了草原露天矿区不同表土堆存方式、不同排土场平台和边坡复垦模式下表层土壤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堆状的表土存放方式更有利于保持表土的质量和特性,“覆表土+覆草帘+草方格”的排土场边坡复垦模式和“覆表土
研究目的:寻找适应发展现状的土地复垦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与机构组建模式,用以缓解短期内土地复垦管理队伍建设的紧迫性。研究方法:结合复垦工程的建设特点和目前的管理水平,分析我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制度,通过经验总结法和文献研究法,从国外项目管理发展历程和国内项目管理模式优劣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1、引入“代建制”,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以省、自治区政府土地资源管理职能部门下属事业单位为主的土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田生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区位布局理论、农田生态学理论和土壤学理论为基础,重点阐述了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代表的北方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的田块长度和宽度设计、田间灌排方式的设计与实践、田间道路和防护林的设计与实践,进而提出了田间网格的依据和实践。综合上述设计思想,对北方粮食主产区的高标准农田设计为田块长度为500m 左右
2011 年3 月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2 号《土地复垦条例》颁布实施,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土地复垦工作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项工作也将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条例第七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土地复垦监测制度。本文将从土地复垦监测制度构建的目的和意义、土地复垦监测的内容、构建土地复垦监测制度的模式、土地复垦监测的技术路线和工作程序等方面分析,浅谈构建土地复垦
为全面了解项目复垦现状,有效管理土地复垦相关资料,解决目前由于土地复垦监管对象纷繁复杂,监管内容信息量巨大,同时复垦管理机构也不健全,配备人员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协调合作不够导致的土地复垦监管工作开展不利的问题,该文以土地复垦方案为抓手,将Google Earth 作为开发平台并运用KML 语言,尝试土地复垦方案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该系统基于位置来管理项目,能够实现项目定位查询、可视化显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