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CO2净交换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来源 :第一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青藏高原纳木错地区的高寒草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建立了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站,并对该生态系统的CO2 净交换(NEE)进行了观测.分析2008 和2009 年的高寒草原生长季CO2 通量的观测数据,发现CO2 最大吸收速率均出现在8 月份,分别为3.7 和3.4 μmol CO2·m-2·s-1.而日最大吸收值,2008年出现在7 月中旬(1.19 g C m-2 day-1),在2009 年却晚了一个月,出现在8 月中旬(1.12 g C m-2day-1).高寒草原在2008 和2009 年的生长季,分别固定了63.17 和 35.51 g C m-2,表现为较弱的碳汇.相比于前人研究报道的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果,该草原具有较低的碳固定能力.在这两个生长季,降雨量及其分配有很大不同,2009 年生长季降雨量为327mm,而且主要集中在8 月,比2008 年少了166mm.干旱使得高寒草原在2009 年7 月份表现为弱的碳源(0.48 g C m-2).降水格局使生态系统碳吸收或排放呈现年际差异.温度和水分是影响高寒草原呼吸作用的主要因子,在土壤水分适宜时,NEE 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有较好的直角双曲线关系,利用Michaelis-Menten 模型拟合得到高寒草原的表观光量子效率α 可以达到0.0379,而且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Q10 较大;当土壤水分低时,Q10 值明显降低,α 值降到0.0084,并且NEE 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也变得不显著.
其他文献
积雪和冻土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分布广泛,且水热属性特殊,成为陆面过程研究中的重要对象.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积雪和冻土的变化对于全球、区域水热循环都具有明显影响.同时,由于积雪和冻土大多分布于高寒区域,地形条件复杂,大范围密集观测困难,所以,通过模拟积雪和冻土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十分必要.本研究旨在发展耦合积雪和冻土的一维陆面模式,通过引入具有物理意义的积雪和冻土参数化
会议
To improve confidence in regional projections of future climate,a new dynamical downscaling (NDD) approach with both GCM bias corrections and spectral nudging was developed and assessed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easonality of climate change induced by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LCC),two numerical experiments forced by potential and current vegetation cover,respectively,were
海南岛多火山,距海口仅约l5km的马鞍岭一雷虎岭火山群存在潜在喷发危险;1605年琼州发生7.5级大震,造成72个村庄陆陷沉海,东寨港地区震后至今仍继续沉陷.海南及邻区小震活动频繁,多发生在北部湾、陵水东面海域和东方近海.1970年有地震台网记录以来,岛东北缘出现一条南北向小震密集条带.海南岛在各个构造运动期水平和垂直运动强烈.以近EW向的王五-文教断裂为界,北部为雷琼断陷,新第三纪和更新世大幅沉
应用现代大地测量手段能够在某个范围或某些空间观测点上进行连续观测,获取具有一定空间分布的时间序列监测数据;主成分分析是处理时空数据序列,提取所需信息的有效方法。由于各种原因,数据序列中经常出现缺值,甚至出现长时间的连续缺值。然而,主成分分析要求数据序列是连续的,因此事先需要内插缺值或进行迭代计算;而长时间的连续缺值,很难进行内插。基于时空数据序列与其主成分之间的相互再生关系,我们探讨了一种包含缺值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 (SDSM) was applied in downscaling precipitation in the three climatic regions such as humid,sub-humid and arid region of Nepal Himalaya.The study includes the calibration
会议
台湾近年来每逢台风或超大豪雨,除造成淹水灾害外,强大的水流冲击力造成防洪结构物的严重损坏,影响到两岸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基于此,实有针对水流如何破坏防洪构造物进行相关研究及探讨之必要.目前常用之水理分析模式,较无法精确仿真水流冲击现象,另外传统的现场监测,大多针对水位及淹水范围,缺乏对构造物本身相关数据的搜集,故较难掌握结构物的破坏情况.因此,建立防洪结构物的现场监测,并探讨水流对于防洪构造物之破
采用基本气候观测系统的近实时(Near Real Time Data)地面观测大气温度、温度-露点差、云、能(见度)、天(现在天气)、气压、风向风速、能见度等多天气要素报告,高空探测资料、大气成分观测系统站点资料,高分辩源排放资料等,探讨大范围低能见度雾霾预测的气象条件指数识别方法PLAM(Parameter Linking Air-quality toMeteorological conditi
在应用GRACE数据反演地球重力场时,将非保守力加速度和姿态数据当做真值在理论上不严密,因为非保守力加速度和姿态数据均为观测值,势必存在观测误差。鉴于此,本文顾及非保守力加速度和姿态观测误差,进一步改进短弧边值法重力场反演理论模型,并利用JPL(Jet PropulsionLaboratory)所发布的2003年1月至2011年8月的GRACE Level-1BRL02观测数据反演一组60阶次的月
本文利用UTCSR 2003年1月至2013年7月GRACE RL05的60阶次月平均重力场模型,分析比较了高斯滤波、各向异性滤波、扇形滤波和维纳滤波,以及结合去相关滤波在反演南极地区冰盖质量变化方面的差异。通过计算得到以下结论:(1)基于121组重力场模型阶方差分布得到维纳滤波与半径为300km的高斯滤波效果最为接近;(2)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滤波半径能提高反演结果信噪比;采用相同滤波半径,不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