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强冰雹天气分析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

来源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i_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空军中期落区预报业务系统、国家局南京、常州、上海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4月28日发生在江苏中南部的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冷涡后部的干冷空气和低层暖湿气流在江苏中南部交汇,导致该地区上空的层结不稳定,地面的东风辐合线和低层的暖切变为触发系统,高低空急流、不稳定层结、强垂直风切变以及合适的0℃和-20℃层高度为此次强烈雹暴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对28日各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表明,当日14时以后,空中不稳定层结迅速抬升,大气的上升运动与相对湿度、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动力结构均迅速增强,至20时达到鼎盛。此次雹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特征表现为一个超级单体的发展移动过程,呈现入流缺口、弱回波穹窿、钩状回波和有界弱回波区等特征,反射率因子最大值达到75dbz;对应径向速度图呈现低层气旋性辐合,中低层纯气旋性旋转,中上层气旋性辐散,高层辐散的特征,其中中低层的中气旋己达到强中气旋量级,风暴顶的正负速度差值达到68m/s,存在很强的风暴顶辐散。卫星云图云顶亮温分析表明,13~16时为MCS生成发展阶段,17~20时为发展成熟阶段,云团主体位于江苏省境内,云团沿着西北-东南向的轴生长,冷云中心向下游东南方向有高亮温梯度处移动,云顶亮温最低达到60℃;21~24时为减弱消散阶段,冷云中心TBB值快速升高,至24时强对流云团主体减弱入海。
其他文献
  通过对台风年鉴基本资料和NCEP1°×1°格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威马逊"在整个生命史内的强度变化,运用天气学和运动学诊断方法,分析了"威马逊"活动的环境场特征.借鉴于
会议
会议
  利用1957-2014年灵璧国家一般气象站的日降水量资料,通过趋势分析、相关系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灵壁近58a月、季、年阵水量气候特征和年降水量突变检验.结
  利用北京地区2013年气象数据以及PM2.5浓度数据与能见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地面U风、地面V风以及PM2.5小时浓度这7个要素是影响
会议
  本文利用江淮之间北部典型地区的长丰站近48年来的逐日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6-2013年降水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年降水量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
会议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氮素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确定合理的施氮量,提高氮素利用率,降低氮肥的使用对环境产生的压力是
  北京2012年7月21日大暴雨过程中,北京地区两个阶段的降水特征有明显不同。分析显示,引发21日10-18时强降水的为暖区对流系统,21日19时-22日04时强降水以锋面系统降水为主
会议
会议
  基于1961-2013年江淮流域梅汛期(6-7月)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百分位法确定极端降水阈值,对江淮流域梅汛期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5%分位极端降水闽值多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