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在博物馆发展中的应用

来源 :2018年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r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已悄然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越来越多.伴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社会已进入新媒体时代,在新的时代里,只有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才能有效提高传播效率.为此,博物馆的发展,只有充分运用新媒体,才能获得全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主要围绕新媒体在博物馆发展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中应用的有效形式,然后分析新媒体应用在博物馆社会服务中的应有作用,最后展望新媒体在博物馆发展中运用的广阔前景.
其他文献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展示人类文明、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它是引导人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认识现在的重要文化课堂.博物馆也是一个立体知识的百科全书,在传授历史、科学、艺术等知识方面具有直观、生动、鲜活的特性,是青少年获取各种课外知识的理想场所.然而博物馆这方面做得很不够,一方面,藏品不丰富,陈列展览多年不变,从刚开馆的人山人海到门可罗雀,展览提升投入经费较大,不能时常更新,不能长久
博物馆超级连接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创新宣传方式,发挥纽带作用,连接各种信息并共享,以达到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目的.博物馆在建立超级连接上的进行了诸多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同质化、形式化、媚俗化、资本化等问题,笔者分析问题表现形式、举例说明其危害、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在建立超级连接博物馆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此类问题.
新技术、新手段的广泛应用让博物馆越来越“智慧”,博物馆人必须顺应这一发展潮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凝聚行业内外的研发力量,依靠科技的进步和体制机制的创新,跨界合作,共建共享,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让博物馆温暖起来.
本文针对当前博物馆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展开讨论,分别从与新媒体开展有效互动、与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相结合、与新技术、新方法紧密结合、探索开放文物库房和文物修复室、积极发挥临时展览作用、配合优秀展览举办相关讲座、提升专业讲解质量、大力开发优质文创产品等8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非一日之功,只有吃透文物本身价值、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合理探索利用新方法新技术,才能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
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趋势,博物馆的工作也将迎来一批新公众的考验,而博物馆的研究是其中一项主要工作,也是重要职能.博物馆研究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新公众?这是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笔者作为博物馆工作者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未来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环境的影响下首先研究成果本身也会发生变化,从纸质到电子,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总之成果会更加接近公众的需求。其次公众也
超级连接下的博物馆用新的传播方法寻找吸引新公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展览的推陈出新和观众的互动连接以及新媒体的应用与开发来达到吸引新公众的目的.
新媒体的兴起逐步取代传统媒体对博物馆的宣传工作,为了提高博物馆的形象,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以及全体人民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文明建设,达到以人为本的建设目标.本文通过对新旧媒体的比较,提出将博物馆藏品与文化艺术相结合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刻画藏品的历史背景,通过媒体(电影,电视剧等)的形式展示给观众,让观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更加深刻认识并了解文物及其历史背景.
实现超级连接对拓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学与认知心理学的分析结果表明,以电视综艺节目、手机游戏和社交媒体为载体的连接形式,极大拓宽了博物馆的传播范围,但也使其面临着客观真实与长期教育的挑战.新传播载体下的博物馆应在实现超级连接后,用线下展览提供沉浸式体验、设计知识体系实现环境信息与长期记忆的关联,以真正实现博物馆教育创新.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也推动着博物馆连接方式的改变.在这超级连接的时代,博物馆应积极探索“新方法”,寻找“新公众”,并服务好“新公众”,将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从“千万观众”,扩大为“亿万观众”.如今的博物馆,已不再是简单的藏品排序和陈设,而是在不断探索新方法,更新新观念,使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知识和审美需求千差万别的观众在博物馆活动中切实感受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从而架设
博物馆应与时俱进,探索建立数字化趣味课堂,运用现代科学新技术展示远古文明的丰富内涵,通过让青少年观众积极参与、体验的方法激发其观展的动力和好奇心,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功能.本文积笔者二十余年宣教实践积累,探讨运用VR技术、幻影成像、4D影院等新技术手段,改革和创新文物观展模式的若干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