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依据(火用)传递原理,建立了离心压缩式热泵机组及系统的(火用)传递模型,运用(火用)传递分析方法,对其在能量转换及传递过程中之能质行为作了动态分析.与热泵的能量分析及(火用)分析结果相比较,(火用)传递分析提供了时空条件对机组和系统性能影响的新信息,可用于改进机组设计及指导装置运行.
【出 处】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4年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火用)传递原理,建立了离心压缩式热泵机组及系统的(火用)传递模型,运用(火用)传递分析方法,对其在能量转换及传递过程中之能质行为作了动态分析.与热泵的能量分析及(火用)分析结果相比较,(火用)传递分析提供了时空条件对机组和系统性能影响的新信息,可用于改进机组设计及指导装置运行.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肘形进水流道型式,它具有设计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作者采用κ-ε标准紊流模型,对常规设计的和新型的肘形进水流道内部的三维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定量比较设计流量下流道出口轴为流轴分布均匀度、出口水流偏流角和水头损失,证明了新型肘形进水流道水力性能的优越性,可为水泵提供较好的进水条件.
热磁对流是磁流体所具有的一种因热磁作用而产生的对流现象,通过对热磁关系的分析,在Boussinesq近似的基础上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对磁流体的热磁对流现象作了模拟及相关讨论.
本文在文献[4]建立的热机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内、外不可逆因子,深入地讨论了不可逆程度对热机循环过程的影响.实际上不可逆因子是由所建立的热机模型决定的一个函数,本文提出了计算不可逆因子的方法.由算例可以看出,不可逆因子的计算,只要建立的热机模型恰当,在高低温热源温度和总的传热系数以及工质任一端的平均温度已知的条件下,都可以找到计算表达式.计算结果与有关资料相符.
本文对现有的太阳池辐射透射模型及稳态热效率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的模型既考虑了池水浊度的影响又考虑了池内多重反射的影响,更接近实际情况.在改进的稳态热效率模型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太阳池非对流层最佳厚度及其对应最大效率的相关影响因素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讨论.认为太阳池非对流层最佳厚度及其对应最大效率取决于太阳池尺寸和结构、太阳辐射强度、储热层和上对流层的温差、太阳辐射在水中的透射率、池底反射
本文对一套3m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阵列进行了全天候瞬时效率的测试.研究了变工况下太阳能辐照强度、进口水温等因素对集热器瞬时效率的影响,并据此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进行瞬时效率的动态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基本相符.
搭建了一套水合物热物性测量实验平台,在-10℃到5℃间使用瞬态平板热源法(TPS)测量了含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甲烷水合物的导热系数.制备甲烷水合物的SDS溶液的浓度为280ppm,反应压力为6.6MPa,反应温度为0℃.实验结果表明SDS的加入使甲烷水合物样品结构疏松,从而影响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际测得的值较文献值偏小,但是SDS并不改变甲烷水合物导热玻璃体的特殊热物性.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采用氨水混合工质的制冷/动力复合循环,该循环以中低温工业余热或燃气透平排气为热源,将动力、制冷子循环采用串联方式连接.基础循环透平进气参数为350℃/37.5bar,热源为365℃/1.043bar的热空气,以热效率η、(火用)效率η作为评价准则.通过模拟计算,将本循环构成的功冷联供系统与其它有代表性的分供系统及联供系统进行了热力性能方面的比较,表明本循环的热效率η为17.83
本文在深入分析液体在调节阀中的各种流动状态及其闪蒸和气蚀现象产生的条件后,针对电子膨胀阀内制冷剂流动,进行了制冷剂流态判定,揭示出节流过程中电子膨胀阀内制冷剂流动特性.结合制冷系统的实际运行工况对电子膨胀阀流量特性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电子膨胀阀容量与制冷系统容量不完全匹配时,电子膨胀阀在此情况下具有独特的流量特性.同时作者分析了这对电子膨胀阀优化控制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
制冷空调系统可以看作由流体工质和流体机械、换热器及阀门组成的具有复杂拓扑结构的流体网络.本文用图的数据结构概括了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制冷空调系统,利用图的遍历方法构建制冷系统的仿真算法,并引入具有面向对象特性的部件模型完成系统仿真.采用采用本文方法,对具有两个室内机的MVRV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
本文在前面有关工作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具体用户的基于微型燃气轮机、燃气内燃机的楼宇冷热电(BCHP)系统方案,引入一次能耗率、(火用)耗率、经济(火用)耗率、投资回收期等多种指标,对不同BCHP方案的热经济性、技术经济性、环境影响等进行全面计算、分析、并与分产方式进行了比较.对电价、燃气价格和冷电时间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