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仿生人工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19次全国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ca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课题组构建的一种新型的新型仿生人工神经导管(RGD接枝聚NGF复合神经导管)修复人周围神经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使用该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患者共8例,桡神经缺损2例,正中神经缺损3例,尺神经缺损3例,受伤至手术0-130天(平均46天).所有病例神经缺损均无法直接吻合修复,根据神经缺损植入相应长度神经导管,行套接缝合.术后每月定期进行随访,并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以“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相应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8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5%.根据上述的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良3例,可1例,差2例. 结论:该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材料.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削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1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削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其中男9 例,女6 例;年龄30~72 岁,平均45
学位
本文主要制备并构建了一种新型的pH-pH敏感再生型的两水相体系(ATPS),并应用此体系进行了林可霉素的分配。此ATPS是由聚合物PADB6.29和PMDM7.19所组成,其中PADB6.29是以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经无规共聚而成,其等电点为6.29,最大回收率为98.8%,分子量分布情况分别如下:Mn为1.499×l05
学位
  目的 探讨胸背动脉穿支Flow-Through Flaps 桥接四肢创面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1 年9 月至2012 年10 月,共6 例,年龄27~49 岁,男性4 例,女性2例.3 例为外伤性下肢皮肤、
会议
  目的 应用局部指侧方岛状皮瓣移植联合近节指骨楔形截骨,并将楔形截骨的骨缺旋转180重新植回的方法,来修复复拇指术后的再发畸形。方法 从2000年6月-2013年2月,我院应用以拇
学位
  背景 前期动物实验已经证明,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导管可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 缺损,该材料具有良好的
  背景 理想的神经修复材料要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可塑性以及一定的机械强度。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
会议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