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实验模拟飞船飞行状态,对载人密闭舱内的有害气体,舱内四名受试者的呼出气、皮肤挥发物、汗液、尿液和大便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了5天的跟踪检测和分析,确定了密闭环境大气中的污染成分及人体自身代谢所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发现密闭舱内有害气体的主要来源于舱内非金属材料的脱气,探讨了舱内气体成分浓度的变化,为密闭环境的气体净化和大气质量的毒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机 构】
: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北京)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北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模拟飞船飞行状态,对载人密闭舱内的有害气体,舱内四名受试者的呼出气、皮肤挥发物、汗液、尿液和大便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了5天的跟踪检测和分析,确定了密闭环境大气中的污染成分及人体自身代谢所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发现密闭舱内有害气体的主要来源于舱内非金属材料的脱气,探讨了舱内气体成分浓度的变化,为密闭环境的气体净化和大气质量的毒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湿地是地球表层的地理综合体,是地表经常过量或被浅水体(一般深度小于3m)覆盖的部分,生长着水生-湿生生物群,土壤具有泥炭层或潜育层,构成水陆复合生态系统.本文重点介绍了湿地微生物的主要功能及湿地具有的主要功能,并以此为基础有选择地介绍了我国湿地的概况.
从红树林底泥中富集到三株对环境激素类有机污染物--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及其异构体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菌株Sa能降解转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及其异构体间苯二甲酸二甲酯(DMI)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菌株Sc不能降解DMT,但能降解其异构体DMI和DMP而菌株Sr能降解DMT,却不能降解其异构体DMI和DMP.采用PCR方法扩增出其16SrRNA基因(16SrDNA),并测定了基因的核苷酸序
对北京市西北郊初春大气气溶胶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离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检测出80多种PAHs,其中10种原生PAHs为美国环保局(U.S.EPA)提出的优先控制污染物,4种原生PAHs属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结果表明,北京市西北郊初春大气气溶胶中的PAHs污染比较严重,主要来源于燃煤污染源,但是机动车尾气及没燃烧的化石燃料残余物、露天烧烤和烟草烟雾造成的PAHs污染也不容
1993年夏季用高空气球在河北香河地区采集了对流层、平流层气溶胶颗粒样品,在实验室用电子显微镜和散能X射线分析仪分析单个气溶胶粒子的形态和化学元素组成,研究了单个气溶胶粒子在大气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结果发现,在对流层的中、下部,由于矿物粒子吸附大气中的硫酸溶液,使得单个矿物粒子变成有卫星滴环绕的混合粒子;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下部发现通过大气的对流和环流过程输送到华北地区上空的海盐粒子;在对流层和
为掌握中国沿海地区大气气溶胶与酸性降水的关系,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北方和南方沿海观测点可吸入颗粒物(PM)的酸度,并利用微量酸碱滴定的方法测定了其酸化缓冲能力.结果表明大气气溶胶具有一定的酸度,同时对酸化的缓冲能力非常低,甚至可以促进降水的酸化,这种污染特征也是上述观点发生酸性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沙尘暴肆虐举国关注,本文从历史、地域等方面回顾了沙尘暴的发生与发展.进而结合我国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新疆,从其自然环境状况探讨了沙尘天气发生的规律和条件.从人为活动的滥垦弃耕,樵采挖药破坏荒漠植被,断绝水源枯死胡杨等一系列的分析中得出:沙尘暴的肆虐,源于荒漠化的加剧,而祸在人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发展经济,加强科技教育是治理荒漠化的根本.
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引起一系列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作为大气温室气体源汇的估计以及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问题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其中大气与生物圈的碳交换就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利用大气一植被相互模式(AVIM)和全球气候资料对大气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碳交换作了估计.AVIM是一个植被生物物理过程与生长过程相耦合的模式,既包含了大气、植被与土壤之间的能量和水份的交换,又包含植
利用一个城市边界层臭氧模式,以南京市为对象,研究了臭氧在城市低层大气中的形成机制和规律,得出了南京市18个交通点的日臭氧浓度最大值的分布图.结果表明,南京市白天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处于臭氧超标的状态,不少交通点的日最大臭氧浓度值是标准的2-3倍.文章还模拟了PAN,OH自由基和HCHO这三种重要物种的日变化规律.同时,本文选择南京市东郊的紫金山风景区,初次探讨了植物排放有机物对臭氧生成的贡献.从模式的
本文根据目前干旱环境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干旱环境动力学"的概念及其科学问题提法、研究方法论和研究途径.并分析了该地学领域的新分支同地学中经典学科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为干旱环境动力学的建立提供了一个科学框架.
本文介绍了免疫毒性检测方法,及其在航天毒理学中的应用.阐述了检测密闭环境舱室空气污染物的免疫毒性对保障航天员的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