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北东段山前涪江第四纪冲洪积扇地貌演化及其构造响应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85858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涪江冲积扇发育在青藏高原东缘北东—南西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北端的山前断裂带—江油断裂带内,冲积扇在武都盆地内的覆盖面积约为 25km2,区域构造上为江油断层、通口断层、望乡台—倒挂牌断层、黄连桥断层、含增断层、香水—让水断层等组成的江油断裂带右旋走滑构造域.江油断裂的活动性质控制了涪江古、今冲洪积扇的展布方向及扇体的几何形态.涪江古、今冲洪积扇的形成、演化与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活动,尤其是江油断裂的走滑兼逆冲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通过宇宙核素成因埋藏年龄测试技术精确地测定发源于龙门山北东段主要河流—涪江自第四纪以来发育的三期冲积扇形成年代,即早更新世冲积扇(1.84Ma)、中更新世冲积扇(0.54Ma)和全新世冲积扇.随着走滑断裂的右旋走滑运动,沿走滑断裂的走向,涪江冲积扇发生侧向叠置,冲积扇的形成时代由老变新.江油断裂的右旋走滑导致河道及其沉积物不断向南西迁移,即由于龙门山北东段—江油断裂的右旋走滑兼逆冲运动,导致涪江早更新世冲积扇扇头右旋错动约3.2m,之后形成新的冲积扇(中更新世积扇).随着江油断裂继续的继续活动,中更新世冲积扇扇头又被右旋错动了约0.8 m,之后形成全新世的冲积扇.涪江形成以来总共右旋错动距离约为4m.据此可以估算出江油断裂自1.84Ma 和0.54Ma 以来的平均右旋走滑速率分别约为2.17mm/a、1.48mm/a,表明早更新世以来江油断裂的右旋走滑速率有减小的趋势.早更新世,龙门山构造带强烈隆升,涪江山前有沉积作用发生,龙门山构造带的隆升速度大于涪江河道的下蚀作用速度,造成涪江山前持续沉积,加之龙门山构造带持续进行构造隆升活动,则在涪江山前形成巨厚的河流冲洪积扇沉积.中更新世,涪江河道的下蚀作用速度大于龙门山构造带的构造隆升速度且大于山麓的侵蚀作用速度,涪江冲洪积扇的沉积中心开始向南移动,加之山前江油断裂的右旋走滑运动,使形成的新冲积扇分布于早更新世冲积扇的南西侧.晚更新世,江油断裂的右旋走滑运动基本停止,全新世冲积扇超覆于晚更新世冲洪积扇,晚更新世冲洪积扇成为埋藏扇.在江油断裂的逆冲运动过程中,将涪江冲积扇分割成相对抬升的山前台地(早、中更新世涪江冲积扇)及山前盆地.早、中更新世冲积扇褶皱隆升了约50m,早更新世冲积扇总共褶皱隆升了约100m,则中更新世以来江油断裂带表现为阶段性的较缓慢的隆升活动,其隆升速率约为0.19mm/a.上述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龙门山构造带北东段第四纪以来沉积对构造演化的响应过程.
其他文献
渭河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盆地中部和东部发育有两个沉降中心,即西安-周至凹陷和渭南固市凹陷,其中,渭南固市凹陷边界,在中国明朝时期处于地震活跃时期,先后发生过1501
2013年8月28日和8月31日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香格里拉县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交界地区发生Ms5.2、Ms5.9地震,两次地震相距约10km,期间又发生多次强余震.作为
会议
马西断裂带主要是指马西断裂带及其下降盘形成的马西洼槽内各断层,以及上升盘南马庄潜山带中的各级断层.该断裂带东部为南马庄潜山构造带,西边为任丘潜山构造带,北至霸县凹陷
探槽揭示郯庐断裂带安徽明光孙庄一带第四纪以来的新活动,表现为张裂楔和地震断层.根据现场现象的综合分析,初步认为:首先是顺断裂上侵岩脉,然后断层上盘向西逆冲,生成构造挤
丽江-小金河断裂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边界的控制断裂,同时也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川西北和滇中两个次级块体的主边界断裂,是滇西北地区一条重要的构造界线.该断裂在新生代早期
会议
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主要包括青藏地块(巴彦喀拉、柴达木-东昆仑、祁连等块体)与周边华南(四川)、鄂尔多斯、阿拉善等块体的过渡地带,为青藏高原向大陆内部扩展的前沿地区,
会议
走滑断裂的相互作用研究多集中在首尾相接的段落上,而一系列大地震,尤其是超大地震的发生往往与这种类型的级联破裂有关,比如2001年昆仑山Mw7.9级地震和1999年土耳其?zmit Mw
1976年河北唐山Ms7.8地震是20世纪人员伤亡最严重的地震,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以及城市建筑的破坏,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震后,大量学者关于唐山地震的发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