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诊断和治疗(附54例报告)

来源 :第二届全国老年疾病营养支持的循证应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sc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外科急腹症,本文总结了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54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患者,根据术前肠系膜血管CTA检查和术中探查情况,采取全身抗凝、血管支架、插管溶栓等序贯治疗方案,出现急性腹膜炎作为手术探查的适应症。 结果:本组6例患者放弃治疗,9例全身抗凝治疗后病情好转,6例血管腔内支架治疗后治愈或好转,13例通过肠系膜上动脉行插管溶栓治疗。20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中9例采用了损伤控制外科方法,11例常规手术治疗。本组总死亡率18.51%(10/54),围手术期死亡率20%(4/20),手术并发症率为45%(9/20),损伤控制外科组和常规治疗组死亡率分别为1/9和3/11(p>0.05),其并发症率分别为3/9和10/11(p=0.012<0.05)。 结论:CTA可作为大多数病例确诊的首选检查和诊断依据,序贯性治疗可降低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死亡率,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可有效降低肠系膜血管缺血患者手术并发症。
其他文献
颈肩痛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干扰着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本文对前、中、小斜角肌的起止点,与臂丛神经根、颈丛神经根的毗邻关系,肩胛背神经的解剖及毗邻关系,腋神经和肩胛上神经等进行了解剖学和临床上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的颈、肩、背痛及其临床表现,可以用解剖上的因素获得比较满意的解释,并取得一定疗效.
腕关节受伤或患病后,早期或晚期发生腕骨序列的改变是为腕关节不稳,根据损伤机制不同,伤情各异,腕关节不稳的分类方法也不一样,本文就不稳原因和常见的腕关节不稳作了介绍.
由于猪的器官大小与人相似,被认为是人类异种器官的合适来源,本文就异种器官移植的协调性和不协调性进行了研究,对异种器官移植的安全性评价作了探讨.
研究晚期面神经瘫痪一期背阔肌或腹内斜肌移植手术的应用解剖和手术解剖方法.方法:通过53例背阔肌尸体解剖研究,150例超长血管、神经蒂节段、断层背阔肌肌瓣移植,一期治疗晚期面神经瘫痪的解剖回顾.以及22例腹内斜肌尸体解剖研究,18例腹内斜肌移植治疗晚期面神经瘫痪的手术解剖临床回顾.结果:尸体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阐明,背阔肌的血供由胸背动脉、静脉滋养,胸背动脉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再分为段动脉,是背阔肌节
探讨保留部分上鼓室外侧壁鼓室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保留部分上鼓室外侧壁鼓室成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随访半年,听力提高10~20dB,鼓膜外形正常,全部干耳.结论:保留部分上鼓室外侧壁鼓室成形术能有效提高听力和干耳率,此手术是安全的并有临床价值.
重新认识影像学在脉络膜骨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曾被影像学诊断为"右脉络膜骨瘤"而行眼球摘除术后,经病理诊断为"右眼脉络膜血管瘤伴钙化"的病例分析,结合检索了MEDLINE CD-ROM数据库(1966-2001)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1),并复习了1979~2001年有关脉络膜钙化、骨化和骨瘤中文文献共98篇(196例).结果:均未见经病理检查后否认的"脉络膜骨瘤"的报道.
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黏膜不仅仅有消化和吸收功能,而且具有重要的防御性屏障功能,对肠道屏障功能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肠道屏障功能的检测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本文以AC-PC线为基线,采用MRI与相应脑断层标本对照的研究方法,在横、矢和冠状断面上系统探讨了成人大脑皮质机能区在断面上的定位,为在MRI等断层图像上准确识别脑叶、脑回和定位脑内微小占位性病变提供形态学依据.
分析椎间隙感染的病因及病理机制,评价经前入路、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术治疗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自1991年4月~2002年5月对31例椎间隙感染患者,采用经前入路(25例),侧前方入路(6例),进行病灶清除术治疗.男18例,女13例;15例Ⅰ期植骨,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随访3月~5年,平均12.6个月,所有病例痉挛性剧烈腰痛术后即刻消失,体温在术后6~15天,平均9天恢复正常.CPR平均2周转阴
断层解剖早在16世纪就有记载,19世纪就有断层解剖学的专著及图谱,但大规模的研究是近几十年来才得到发展.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影像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断层影像解剖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临床解剖工作者及临床医师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