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度螺酮胶囊对伴焦虑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5518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坦度螺酮胶囊对伴焦虑状态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IBS-D)的治疗是否有效. 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方法进行研究.符合罗马Ⅲ标准同时伴焦虑状态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匹维溴铵片(50mg/次)和坦度螺酮胶囊(10mg/次),均3次/日;对照组仅给予口服匹维溴铵,剂量同试验组.疗程均为8周.8周治疗结束时,对腹痛和腹泻症状应用症状积分进行评定,以治疗后积分的减分率判定临床疗效.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症状基本消失,减分率>=75%称为"临床痊愈";症状明显减轻,减分率>=50%,<75%称为"显著好转";症状有所减轻,减分率>=25%,<50%称为"好转";症状无明显减轻,减分率<25%称为"无效".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显著好转率.总有效率=腹痛和腹泻总积分的临床痊愈率+腹痛和腹泻总积分的显著好转率.对焦虑和抑郁症状分别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疗效评价方法同上. 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年龄、性别、IBS症状评分及焦虑评分经检验证实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00例受试者入选(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根据符合方案集(PP数据集)原则分析,170例完成试验(治疗组82例,对照组88例),其中治疗组IBS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3.4%,同对照组(42.0%)相比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和抑郁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74.4%和54.3%,同对照组(23.9%和15.6%)相比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治疗意向集(ITT数据集)原则分析,治疗组100例患者IBS症状、焦虑和抑郁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52.0%、61%和45.2%,同对照组100例患者(37.0%、21.0%和13.5%)相比仍有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用坦度螺酮胶囊对伴焦虑的IBS-D患者症状的改善有加强作用,能提高总体疗效,,故对于有焦虑/抑郁状态的IBS-D,可考虑联合坦度螺酮治疗.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了临床运用经方,辨证施治,随证加减,治疗反流性食道炎、Hp相关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囊胰腺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小陷胸汤在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伤寒论》中,用于治疗痰热互结所致“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的小结胸病。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痰热互结型食管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金匾要略》记载:“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其方证为:慢性腹痛、喜温喜按,易自汗或盗汗,形寒恶
本文根据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对中医症状、实验室指标、内镜下胃粘膜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改变、基于病人报告的临床结局、循证医学以及综合评价六个角度的疗效评价方法系统进行了论述.
散剂是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混匀而制成的粉状药剂.散剂是古老的剂型之一,在中国最早的医药典籍《黄帝内经》中已有散剂的记载.中药散剂被临床医家灵活广泛地应用于各科,胃病也不例外.本文综述了传统中药散剂在胃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为散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并完善散剂在临床研究中的运用.中药传统散剂治疗胃病的文献研究报道不多,文献报道主要集中研究中药散剂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证和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共62例,其中肝郁脾虚证32例,脾胃虚弱证30例,使用中华(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之肠易激综合征量表(CGEDPRO-IBS)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IBS-D患者肝郁脾虚组患者生存质量自我总评分低于脾胃虚弱组;肝郁脾虚组患者对本病的担心程度、精力与形色、疼痛与不
本文就近年来关于PI3K-Akt/mTOR通路调控P-β-catenin介导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以及研究健脾清热活血方药干预UCAC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健脾清热活血类方药具有提高溃结溃疡愈合质量,缓解溃结临床症状的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其疗效与美沙拉嚓相似,健脾清热活血方可能通过促进结肠上皮细胞修复及杯状细胞分泌保护因子,加快肠道赫膜重建,促进溃疡修复过程;下调过量表达的IKK-a蛋白水平,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91例大肠息肉患者的病历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特点.结果:291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与性别无相关性,但与年龄、病理组织学分型相关;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湿郁肠腑证(78.7%),湿热壅滞证(10.0%),脾胃虚弱证(5.5%),气滞血瘀证(4.1%),肝肾阴虚证(
目的:观察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脂多糖(LPS)含量及结肠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出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50只待UC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大、中、小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异体结肠粘膜蛋白免疫法造模.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大便
中医认为,习惯性便秘是大便秘结、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有排便不尽感、排便时有肛门直肠的梗阻或阻塞感甚至需要借助手法辅助、每周排便少于3次等。刘学勤教授主张以养血与化浊同施、泻火与润肠并行、活血与导滞兼顾治之,在治疗习惯性便秘时对于气血津液亏虚,而又有痰浊积滞之实,采用养血活血、理气泄浊法,同时兼顾理气、解毒,立六味通便饮治之,效果颇佳。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调控肠神经系统的作用,有改善结肠ICC病理改变的作用,能促进平滑肌形态和功能的恢复,并对于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大有裨益。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作用机制的揭示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可靠的药理学依据,有助于筛选出更为安全、有效的方药。然而,在取得进展的同时,尚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巫待解决。诸如,所选动物模型与被研究方药之间关联性较小,缺乏病
目的:以德尔菲法探讨结肠息肉中医辨证论治规范.方法:设计问卷调查表,选择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病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专家意见集中、协调程度,形成结肠息肉中医辨证论治专家意见.结果:参加两轮调查的专家共55名,来自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北6大行政区的17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6.55%、100%.制定出结肠息肉中医辨证论治专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