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iO2/Ti催化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电介质物理、材料与应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guih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TiO2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本文对其进行了改性研究。以阳极氧化法制备的TiO2膜电极为基体,用光浸渍还原法将贵金属Pt沉积到TiO2膜催化剂,利用SEM、EDS、XRD等测试技术对样品的形貌、元素分布、元素含量、物相组成及其结构等进行表征,以腐殖酸作为目标物质,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光浸渍还原法制备的Pt-TiO2膜催化剂表面只是部分沉积着铂。且金属铂聚集成簇,物相组成仍以锐钛矿TiO2为主,光催化活性优于TiO2膜催化剂。
其他文献
以快速溶胶法制备了纳米TiO光催化剂,用于固相光催化降解市售聚乙烯塑料包装薄膜(PE)的研究.对催化剂和降解前后PE塑料薄膜进行了X衍射物相分析(XRD),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分析.结果发现,在紫外光的激发下,纳米TiO光催化剂使PE的失重率明显增大,并加速了高分子碳链的断裂和光氧化,在薄膜表面形成大量的空洞和凹坑,降解产物为小分子量的石蜡,其含量明显增高
采用XRD、UV-DRS和TPR等考察了CuO在不同晶型二氧化钛(锐钛、金红石)载体上的分散行为和氧化还原性质,结果表明;在CuO/锐钛和CuO/金红石体系中,载体对CuO物种的还原都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载体表面结构的不同导致了分散态CuO的表面结构以及载体与分散态CuO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出现差异,从而表现出分散态CuO的氧化还原行为不同,即在锐钛载体上CuO是一步还原的,而在金红石载体
运用XRD、LRS、原位IR等表征手段对MoO在锐钛和金红石混合载体上的分散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嵌入模型的相关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oO可以在锐钛和金红石混合载体的表面发生分散,其在锐钛表面分散时主要形成聚合八面体位的钼物种,而在金红石表面分散则倾向于形成四面体位的钼物种;LRS和原位IR测试的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Bronsted酸位的形成主要与载体表面的聚合的八面体钼物种有关.
利用原位红外的手段研究了NO催化的甲醇深度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不同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布有明显的影响,并且通过与在线红外结果的比较探究了该反应的催化机理.
研究了Fe/ZSM-5中不同Fe物种对N O分解及表面氧种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骨架外较低聚集程度的Fe物种对N O分解及表面氧种起主要作用,而单核Fe物种以及Fe O 物种是反应的惰性物种.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MgO含量由低到高的纳米MgO-ZrO复合氧化物,并用XRD、XPS、BET、EXAFS等实验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ZrO高含量一端,MgO与ZrO形成固溶体,使得ZrO以亚稳态的四方相存在;随着MgO含量上升,在ZrO中固溶达到饱和后,MgO开始在Mg-Zr-O固溶体表面分散,并析出单独的MgO晶相;在MgO高含量一端,ZrO在MgO的表面也存在着表面分散,但分
研究了两种含有不同结构的二醚作为内给电子体的MgCl负载型丙烯聚合催化剂MgCl/TiCl/BMF和MgCl/TiCl/CBB,通过改变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二醚与氯化镁的摩尔比,探索给电子体在催化剂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给电子体的加入提高了催化剂的聚合活性,提高的程度与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二醚与镁的比例密切相关,当二醚与氯化镁的摩尔比为一定值时,催化活性达到最大值;聚合物立构规整度的变化强烈依赖于给电子体的
叙述了一种合成CHA-47的新途径.采用亚磷酸作磷源,向反应物中分别加入过渡金属盐类和有机胺,通过原位生成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模板剂,合成出了具有菱沸石结构类型的金属磷酸盐分子筛FeAPO-47.通过单晶结构解析、元素分析和试样热分析对合成分子筛的结构与组成进行了表征.
本文对铌酸钾钠基无铅压电单晶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在无铅压电材料中,铌酸钾钠(KNN)基无铅压电陶瓷被认为是性能最优的体系。KNN基陶瓷的压电性能不仅与掺杂成分有关。而且与结晶取向密切相关。一般认为,MPB组成、取向织构化陶瓷性能最佳,因此KNN基无铅压电单晶有望获得更好的性能。该文讨论了铌酸钾-铌酸钠赝二元系固溶体结构特征,比较了不同组成KNN基陶瓷的压电性能,总结了KNN基无铅压电单晶的研究
本研究对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PCVD)制备的纯石英玻璃和掺F石英玻璃进行了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测试。Raman光谱测试中在945cm-1附近出现了新的振动峰,且峰的强度随F含量增加而加强,认为该峰归属于Si—F键。拉曼光谱中缺陷峰的下降表明F的引入起到了断网作用,从而使得石英玻璃结构中三元环和四元环等缺陷结构浓度下降。红外透过谱测试结果与计算得到的吸收波数证实了以[SiO3F]的形式进入玻璃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