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溞培养液对藻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2015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z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藻类能通过化学信号物质感知牧食者的存在,从而做出适应性调整以维持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以前相关研究多关注藻类形态变化,较少关注藻类生长、生理响应.本研究以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为对象,研究开洛蒙对其生长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洛蒙能抑制微囊藻生长,能导致小球藻生长出现波动.小球藻和微囊藻生长过程中OD480/665发生剧烈波动,与小球藻不同的是,铜绿微囊藻OD480/665对开洛蒙浓度较敏感,波动幅度随开洛蒙浓度增加而增大.开洛蒙能导致小球藻生长过程Fv/Fm先降低,后升高.开洛蒙能延缓微囊藻Fv/Fm升高,在实验前期,处理组Fv/Fm总是低于对照组;但是后期,随着细胞老化,对照组F./Fm迅速下降,而各处理组依然保持增大趋势.目前产生这种效应的具体物质和影响机制并不清楚,这种效应的生态学意义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历史街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建筑艺术成就,是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的良好结合.然而现有的历史街区保护只注重街区的外在环境,忽略了街区的内在人文底蕴.导致历史街区的地域风貌正在丧失,街道的场所性减弱,最终造成"千城一面"的格局.本文从现象学角度出发,探讨场所精神对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重要性.并以重庆磁器口的保护规划为例,分析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中延续场所精神的一般原则,即展现地域特性、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以城市排水和内涝为代表的水安全问题.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给城市建设打开了新局面.海绵城市旨在将城市建设还原自然、绿色,在城市建设中保留和增加"海绵体",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内涝几率,并保证地表径流可以充分下渗并循环利用.本文通过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案例,浅析河北迁安市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大,暴雨灾害也随之增多.海绵城市建设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核心是应对城市雨水问题,包括城市缺水与雨水流失问题、暴雨洪涝灾害问题和雨水径流污染问题等,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作为减轻河流径流与污染进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海绵城市的构建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哈尔滨为例,在对其绿色基础设施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完善规划体系与网络、多尺度均衡布局绿色基础设施与完
海绵城市利用"渗、滞、蓄、净、用、排"多种技术途径,对解决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中雨水径流污染、洪涝灾害、水资源匮乏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海绵城市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海绵城市建设从理念也逐步转向实践.本文描述了长沙洋湖生态新城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并对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生态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中进行了思考,在建设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对其它海绵城市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由于城市雨洪事件的频发,海绵城市(LID)理念的推广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大趋势,而绿色屋顶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应用措施,能通过植被层对雨水的截留和利用、基质层对雨水的滞蓄等作用,有效的缓解城市雨洪问题.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为研究对象,在充分结合新区现状成功的绿色屋顶案例基础上,从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研究滨海新区推广绿色屋顶的整体布局和政策管理.通过研究表明:滨海新区推广绿色屋顶的整体布局,应优先靠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珠三角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生态系统功能下降,威胁区域水生态安全.珠江三角洲水生态系统调节功能主要包括水文调节(洪水调蓄)、河流输沙、土壤保持、水质净化、水资源积蓄与调节、生物栖息地功能等,应用替代工程法、替代花费法、机会成本法等,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对珠江三角洲水生态调节功能进行评价.并在分析珠江三角洲的水生态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水生态安全评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水源地保护的经济手段,其目的是调动水源地生态建设与保护者的积极性.本文以潘家口、大黑汀(以下简称潘大)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建立潘大水源地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介绍了水生态补偿的基本理论,确定了水生态补偿的范围,分析了补偿的主体与客体,计算了生态补偿金额,提出了补偿资金的筹措方式,对构建水源地水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初探.对于解决潘大上游及库区周边经济发展与水生态保护的矛盾是有益的
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标志着从此以后,北京市可以每年从长江流域外调水10.5亿m3,这对于长期缺水的北京来说无疑是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但是,南水北调中线通水进京后,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状况是否已从根本上解决,是否还需要跨流域外调水,北京市如何主动适应、积极应对"缺水新常态"?本文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要立足自身,挖掘潜力,加大北京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首都水资源保
清江流域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山区,清江是长江出三峡以后的第一条大支流,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齐岳山的龙洞沟.自西向东,横贯鄂西南,流经恩施、鹤峰、巴东、长阳、宜都等10县市.流域面积约17000km2[1].干流全长423km,总落差1430m.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通过对湖北省清江流域中的小流域水源保护和饮水安全现状进行考察,分析水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建议针对性地对清江流域中的小流域
通过对6省(区)23个典型湖库浮游藻类调查结果表明,藻类种群特征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布特点.湿润半湿润地区湖库藻类种类多样性整体高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西部(西藏、新疆、甘肃)调查湖库整体以硅藻及绿藻为主,而南、北部(海南省、黑龙江及内蒙古)调查湖库中蓝藻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整体组成上以蓝藻、硅藻为主;藻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西藏典型湖库最低,其次为新疆、甘肃、黑龙江及海南,内蒙古最高.研究表明影响此次调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