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庄北东向构造与金矿化蚀变对区域找矿的指示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2017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e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堡金矿床为潘家庄构造成矿带内规模最大的典型矿床,目前也已控制的黄金资源量达到70吨,已达到大型矿床规模。通过近期开展的1:5万泥堡幅矿调项目中(泥堡金矿床)典型矿床综合预研究,北东向构造与后期北西向构造有着不同的构造特征,北东向构造限制了早期北西西向及东西向构造;控制了区内地层沉积厚度变化,在区域上表现为强弱分带,该褶断带南东为测区的强应变域,北西为测区弱变形域,北东向构造均表现为较强的金矿化蚀变特征,具有强烈的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和高岭土化,产金、锑矿。而北西向或近东西向构造均表现为蚀变较弱或无蚀变等特征。潘家庄构造带一个重要的区城成矿带,为区域找矿的有利场所。
其他文献
渤海湾盆地在3500~4500m的深层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深层碎屑岩将成为今后主要的储量增长领域.板桥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部,目前凹陷探明开发的油气储量主要分布于中浅层,深层储量仅占8.3%.沙河街组深层以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为主要沉积相带,直接发育于凹陷深湖区生油岩中,深层具备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油储层是目前国内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理论与实践领域之一(贾承造等,2015),属于典型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岩,含油饱和度高,储层物性差,开采难度大.多期沉积、压实、改造作用形成的致密孔喉始终处在油水共同饱和状态,由于后期成岩改造作用或人工干预将造成油水分布改变,引起自发渗吸现象的发生.
四川盆地是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最为关注的盆地.国内学者对四川盆地下古生界页岩有机质和储层孔隙特征已作过许多研究,但是针对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2套页岩,开展孔隙结构的对比研究及对页岩气赋存的影响研究较有限.因此,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和储层孔隙分析的多种方法,本文对川南地区下古生界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2套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页岩气赋存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便揭示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两套页岩含气性的差异.
上库力地区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得尔布干成矿带南西—北东向穿过本区北部.目前已发现东方红萤石矿、昆库力萤石矿、三河镇庆财萤石矿、上库力青年沟萤石矿、三七三萤石矿、120公里萤石矿、傢兴萤石矿等一系列萤石矿(点).该区的萤石矿床类型以中低温热液充填型为主.
本文通过对兰州新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及需求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运用GMS软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再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等方面建立兰州新区地下空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选择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数学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在GIS平台上对兰州新区地下空间资源进行质量评估,划分出不同评价单元。因利用AHP和专家调查法再结
目前湖表卤水已严重淡化,主要离子含量降低明显。晶间卤水与孔隙卤水的化学成分是否有变化?变化是否由矿山生产所影响?按目前的淡化趋势,湖东部钾肥厂的后备资源比较紧张。建议加强晶间卤水、孔隙卤水和固体盐类的勘查投入,更好的掌握湖区K+, Li+,B203资源的变化规律。提升钾肥开发水平,开展湖区固体钾盐矿的溶采试验,有效利用低品位固体钾盐矿,提高矿山服务年限。推进钾、锂、硼、镁、钠、氯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和
作为滇黔桂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桂中坳陷以泥盆系生物礁储层、中泥盆统页岩气以及下泥盆统致密砂岩气等良好油气勘探远景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柳城水井、东塘1井在石炭系泥页岩层段见到气喷或井涌所展示出的良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改变了桂中坳陷的油气勘探格局.桂中坳陷受控于晚古生代同生断裂,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古地理背景,且石炭系在盆地局部发育巨厚泥页岩层标示了页岩气勘探的靶向.
针对四川盆地周缘渝东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储层的岩心样品,分别采用有机碳热解分析,全岩矿物X射线衍射、等效镜质体反射率测定及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FIB-SEM)等实验方法并结合区域地层埋藏史及构造演化史等,明确了研究区页岩储层的基础地化特征、微纳米孔隙发育类型、生烃演化史及有机质孔隙演化史等特征.
土壤和地下水石油烃污染修复分别采用原位化学氧化和抽出处理技术,依据修复方案的修复面积和深度进行放样.确定实际场地修复范围。并对确定的修复面积和深度分别布设土壤原位修复点位和地下水抽提井点位,总计布设约6000个土壤修复点位和375口抽提井。
浅层地热能是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是国土资源综合管理的组成部分。随着近几年浅层地热能工作的推进,各省市已积累了较多的资源调查数据、监测数据以及科学研究成果数据,目前存在成果较为分散、共享性较差,信息化服务能力不足,资源管理与资源开发部门沟通机制不畅等诸多间题。本文提出构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信息平台,建设系统一体化、数据集成化、信息综合化和成果可视化的信息平台,是创新浅层地热能资源监管与服务方式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