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在排除知觉经验影响的情况下,利用中国普遍存在的老乡(内群体)、非老乡(外群体)的社会分类,在典型的学习-再认任务过程中采用了ERP技术,为社会分类引起内群体面孔再认优势提供了神经电生理证据.行为结果表明,被试正确再认内群体面孔的反应时比外群体面孔短,再认内群体面孔的准确性高于外群体面孔,证明社会分类引起内群体面孔再认优势这一现象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ERP结果表明,在学习阶段,内群体面孔产生更
【机 构】
: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排除知觉经验影响的情况下,利用中国普遍存在的老乡(内群体)、非老乡(外群体)的社会分类,在典型的学习-再认任务过程中采用了ERP技术,为社会分类引起内群体面孔再认优势提供了神经电生理证据.行为结果表明,被试正确再认内群体面孔的反应时比外群体面孔短,再认内群体面孔的准确性高于外群体面孔,证明社会分类引起内群体面孔再认优势这一现象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ERP结果表明,在学习阶段,内群体面孔产生更负的N100成份;再认阶段,正确再认外群体面孔比正确再认内群体面孔产生了更大的N170和VPP.
其他文献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以及颌面部外伤造成的组织缺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和肉体痛苦,带蒂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它不仅保证了肿瘤切除的彻底性,而且有效地进行了局部功能的重建与容貌的修复。本组针对62例患者术后采用各类皮瓣修复,?通过对病人实施以下护理措施;1?皮瓣血运的观察;严密观察皮瓣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反应及局部肿胀情况。
在言语掩蔽言语的情况下,一般会发生两种听觉掩蔽,即能量掩蔽和信息掩蔽。本研究基于主观空间分离技术,设计了两个实验以考察掩蔽声中说话人数目和可懂度对于听觉信息掩蔽和能量掩蔽的影响。结果发现,不论掩蔽声音是正序的(实验1)还是时间逆转的(实验2)汉语无意义语句,对目标声音的识别率都随着掩蔽声中说话人数目的增加而单调降低,提示(在相同信噪比条件下)总体的掩蔽量会随着掩蔽声中说话人数目的增加而单调增加。
关于伸手抓握(reach-to-grasp)还动中的视觉运动启动效应(visuomotor priming effect)的研究很多,但对于在不同的视觉条件下,视觉运动启动在伸手抓握运动中的产生阶段及其对不同阶段的影响的研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在不同的视觉条件下,视觉运动启动的发生阶段以及对伸手抓握运动的不同阶段的影响。
颜色-物体Stroop效应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颜色-物体Stroop中干扰和易化效应不对称性的研究,且结果不尽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与刺激材料和基线选择不同有关(如有的研究未平衡自然物体和人工物体等),以及结果的报告方式有关。本实验采用具有典型颜色物体图片作为颜色/物体一致及不一致材料;不具典型颜色物体图片作为基线材料,两种材料中平衡人工物体和自然物体,要求被试口头报告计算机呈现的图片颜色,记录反应
"物体识别是角度独立还是角度依赖"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以物体为中心理论认为是角度独立,以观察者为中心理论认为是角度依赖。参照以物体为中心理论的"小几何体"思想,自制三维实验材料,采用启动范式,通过两个系列实验探讨了物体识别中的角度启动效应。实验1采取单因素四水平实验设计(不启动;重复启动;部分启动;空间关系启动),检验形状等结构信息是否影响物体识别。实验2将实验一中的三维物体旋转一定角度,采取6
应用ERP技术探究未预知条件下转换加工的外源性调节,以及预知条件下转换加工的内源性准备和外源性调节.实验采用"任务转换"范式,以汉字(名词/动词)或数字(奇数/偶数)的归类为任务,被试执行任务重复(AA,BB,…)或者在两个任务之间进行转换(AB,BA,…),连续的两个任务为一个任务序列(即任务1,任务2).结果发现,预知条件下,在刺激呈现后300ms,任务1中数、词的转换序列与重复序列均出现显著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字空间表征的准确性.实验一以点阵和声调形式呈现数字(2到12),结果发现:1.对小数(小于7)的距离定位趋向于真值的右侧,对大数(大于7)则趋向于真值的左侧;2.男生比女生的数字空间距离估测能力稍强;3.四、五、六三个年级学生在数字空间表征的准确率上没有显著差异.
视觉选择过程有两种途径:外显眼跳行为和内隐注意转移,两者对于目标物的加工都有促进作用。随着眼跳研究焦点从外源性眼跳向具有更大主动性的内源性眼跳的转移,视觉选择领域已出现大量研究致力于发现内源性眼跳与注意转移间的关系。其中多数研究通过不同范式发现两者具有密切关联。有些研究发现在内源性眼跳前(准备阶段)就已存在注意转移。
眼睛的注视方向是人类进行社会交流的一种重要信号。以往研究表明,他人的注视线索可诱导观察者将注意自动地转移到该线索所指示的方向上去,但不清楚注视方向的知觉与联合注意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联系。本研究采用注视适应范式(gaze adaptation paradigm)探讨了注视方向的知觉适应对注视线索提示效应(gaze cueing effect)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