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圆坯皮下裂纹的研究

来源 :2012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basi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圆坯皮下裂纹发生的根本原因及防治方法.研究指出,通过调节冷却水、保护渣、过热度、拉速等工艺参数可以降低皮下裂纹的发生率,但调节好连铸机精度、保持良好的对弧对中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在尚未大修的情况下,通过微调振动台水平度和结晶器与二冷的接弧精度,确保结晶器外弧下口处与样板间距≤0.2mm,同时保证托辊所在的弧与结晶器所在的弧在同一个弧上,减少结晶器的偏振.皮下裂纹发生率平均发生率由原来的34.5%降低为9.1%,皮下裂纹大幅下降.
其他文献
中间罐液位直接影响到连铸生产过程的顺行和铸坯质量。本文着力于研究和分析方坯连铸生产过程中钢水罐滑动水口,中间罐钢液面,浸入式水口结瘤程度以及拉速之间的关系,并推导出相关数学关系式。基于国内某连铸方坯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计算了在一定拉速和结瘤程度下,中间罐内钢液面的高度,滑动水口的开口度,在此基础上绘制了钢水罐滑动水口操作控制图,以期能够实现一定的现场指导作用。
特厚板连铸由于断面厚度大,相比于常规板坯,具有拉速低,冷却强度弱,角部温度低,横向温度不均匀,液芯长度长,窄面鼓肚加剧等特点.为方便对特厚板铸坯边角部传热、二次冷却宽度方向的不均匀性及凝固形貌的研究,本文特建立了基于铸坯宽面实际水流密度分布的二维凝固传热数学模型.研究发现特厚板坯的角部温度有比较明显的降低,表面横向温度的不均性更加突出.到扇形段出口,角部温度不到600℃,与表面中心的温差达到近30
异形坯的质量缺陷分表面缺陷、内部缺陷和形状缺陷。表面缺陷主要是钢液在结晶器内凝固成坯壳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有表面纵裂、角部纵裂、表面横裂、星形裂纹、表面夹渣、凹坑和气孔。内部缺陷主要与钢水中S、P含量过高、二次冷却水分配不合理、支撑系统没严格对中、铸坯表面温度回升有关,主要有中心裂纹、矫直裂纹、中心偏析、中心疏松和三角区裂纹。形状缺陷主要与内外弧冷却不均匀有关,主要表现为翼缘平行度差。
针对三铰点轻压下水平扇形段的结构特点,本文介绍了该扇形段标定方法,用测试的方法确定了最小的标定力。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找到了一种辊缝补偿的方法,并且用试验测试的方法验证了其合理性。
通过对宣钢1#连铸机矩形坯内部裂纹的成因分析,采取了以设备正常运行为保证、合理的浇钢工艺和冷却制度等措施,大幅度降低了连铸矩形坯中心裂纹的发生率。
通过对中350mm圆坯生产工艺的研究,尤其是对保护浇注、过热度、拉速、二冷配水、结晶器保护渣、电磁搅拌等工艺的研究,在莱钢特钢事业部方圆坯合金钢连铸机上成功开发出Φ350mm圆坯。
炼钢系统是离散-连续的过程,整个系统的设备较多且操作变数大,实现常规板坯恒定拉速连续铸钢的关键是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钢水二次精炼、板坯连铸等环节间的钢水物质流、温度变化的能量流、生产节奏的时间流的传递,恒拉速实施过程中要求设备平稳运行、生产工艺科学合理、生产节奏平稳有序等一系列稳定条件,同时还要做到“时时、班班”相同。迁钢炼钢厂在实行板坯恒拉速技术开发与应用过程,以优化各工序生产工艺,加强过程控
针对包晶钢种卷板边部集中出现的横裂纹情况,通过对卷板缺陷分析,调整钢水成分(将钢中硅含量降至痕量,调高碳锰含量)调整包晶点,有效避开包晶峰值,降低包晶反应对铸坯表面质量的影响,同时对连铸其他工艺进行优化:冷却系统优化、铸机精度保证、保护渣优化等工艺条件的优化对铸坯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卷板边部裂纹得到有效控制。
文章就钢中三氧化二铝产生、上浮机理及其影响其排除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保证铝镇静钢顺利原因浇注的一些技术措施。
轻压下技术已经被认为是解决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目前国内的部分连铸机不具备轻压下功能,只靠简单的收缩辊缝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因此通过对板坯铸机的改造使其具有动态轻压下功能成为目前国内板坯连铸发展的趋势。对铸机的改造主要包括机械液压、电器、软件三个部分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