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性总结我院2005年—2008年4例小儿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麻醉处理,体会报道如下:资料:4例患儿年龄3—16岁,体重12—35kg,术前3例(3岁、6岁、16岁)均为右侧巨大纵隔肿瘤,气管向左偏移,右肺呼吸音几乎完全消失。术前都经过胸片、CT或纤支镜检查,提示气管或支气管有不同程度受压、狭窄;心脏、大血管也有不同程度的受压、移位。麻醉方法:一例3岁患儿采用镇静剂加异丙酚全麻诱导,未用肌松剂,插入ID4.5mm的钢丝气管导管;2例(6岁6、10岁),采用琥珀胆碱常规快诱导,插入ID5.5、6.0mm的钢丝气管导管;另一例16岁患儿短效肌松药全麻诱导,插入35号的左双腔气管导管。3例患儿行CVP及有创动脉压监测。结果:两例患儿改左侧卧位时,PETCO2突然降低至16—19mmHg,SPO2下降至76-79%,呼吸道阻力上升至30—35mmH2O,立即翻回平卧位,SPO2上升至99—100%,PETCO2恢复至35—38mmHg。之后,体位仅向左侧倾斜45°—60°完成手术。术中见:肿瘤几乎占据整个右侧胸腔,肺组织被压成扁叶状。肺复张后,有大量分泌物从气管导管内流出,SPO2逐渐下降至88%,间断吸引及正压通气交替进行,SPO2逐渐上升至100%。另一例16岁患儿左侧卧位,手术中牵拉及分离肿瘤时血压突然下降至65/40mmHg,心率增快至140—150次/分,CVP此时高达35cmH2O(基础值为18cmH2O),麻黄碱6mg静注,同时手术医生上提肿瘤,放出部分囊液(肿瘤为囊实性,以实性为主),多巴胺持续静脉泵注(2—10μg/kg/min),血压、心率逐渐恢复正常,CVP降至10.5cmH2O。肿瘤完整切除,大小为16×16×13.5cm。讨论:小儿巨大纵隔肿瘤的麻醉,术前须全面了解X光片、CT、支气管镜检等资料,对心脏、大血管及气管、支气管的压迫情况。估计气管导管能通过狭窄部位者,可行快诱导插管,最好选择短效肌松剂;估计通过有困难者,诱导插管时肌松剂使用要谨慎!摆体位时要警惕肿瘤压迫气管、支气管致气道梗阻;压迫心脏、大血管致血压剧降、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这类患儿不必强求完全侧卧位下手术,可仅向一侧倾斜45°—60°。肿瘤一旦被切除,心脏及腔静脉受压解出,回心血量会突然增多,引起右心负荷过大,易诱发肺水肿。此时维持循环稳定不应过分强调扩容,应选用升压药并结合小剂量多巴胺静脉泵注。术毕患肺急速复张可致急性肺水肿。此时一定要缓慢膨肺。萎陷肺复张后,大量分泌物排出,致呼吸道阻塞并污染健肺。成人可用双腔气管导管进行分隔,对于小儿,只能插入单腔气管导管,间断吸引及正压通气交替进行,可避免呼吸道阻塞,减少健肺被污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