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与文化对心理进化作用再探讨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dbjq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化心理学对于心理机制受生物性或文化影响哪一个更为主导存在争论。生物决定论把生物因素作为心理学因果解释主要甚至是唯一来源;然而另外的学者认为,生物性只提供一个基础,后天的文化对心理机制的影响更大。在上世纪社会生物学已提出"基因——文化协同进化":文化是由生物学上需要而产生形成的;同时,生物学又因对文化历史作出反应的遗传进化而得以改变。(张博树,1988)。同样,人心理机智的进化与整个人类的进化过程是类似。本文观点与Franks(2013)提出的观点一致,生物性与文化不是分离的更加不是对立的,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是相互依赖、互相补足、共同进化的。最后基于这个观点,思考和理解当下关于厌恶情绪,道德判断、应激等进化心理学热门问题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当今国内外心理学发展正经历着"神经热"、"应用热"和"文化热"这三大革命运动,日益冲击着人们的认识视野与理解深度。神经热是将神经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融入心理学研究,探索心理的生物学机制,与诸多心理学分支学科结合并孕育了许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彰显出跨学科研究优势;应用热是将心理学积极应用到经济、管理、社会生活、健康等各个领域,通过应用拉动研究,为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幸福带来福祉。文化热侧重于以文化的视角开
自我实现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的核心,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位奠基者,马斯洛和罗杰斯他们对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自我实现这一问题,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观点。本文试将二人的理论进行比较,以加深对于自我实现理论的理解。两者的共同点是:首先,都主张人性本善;其次,都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成长,相信人是一种"正在成长中的存在",因此成长是人性共有的特点。再次,都认为人的成长过程
平克(Steven Pinker,1954~)是当今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是倡导为和平而奋斗的和平心理学家。平克的和平观点清晰明了:在合适的条件下,人类能够实现和平。要想获得和平,首先要了解心理学。在研究人性方面,心理学尤其是进化心理学最为重要。平克的进化人性论观点认为:人性是复杂的组合体。人类具有众多能力,人类祖先具有掌握暴力的能力,具体而言,比如虐待、复仇、控制、为了实际利益而使用暴
在解释学的所有基本概念中,其占核心地位的概念是"理解"。从解释学的发展来看,经历了狄尔泰的生命解释学、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本体论解释学思想,哈贝马斯批判解释学,保罗·利科的结构主义解释学和拉康的后现代精神分析学。冯特和弗洛伊德作为解释学心理学的思想的先驱,在无形中把解释学和心理学联系起来。而荣格从集体的无意识,阿德勒从人的社会需求,人对权力的向往,这都是反应出人们的共同追求,是用来理解人的行为。狄
性别刻板印象是社会刻板印象的一种,这种刻板印象会损害女性在数学、空间等领域的表现。性别刻板印象影响成年女性表现成绩的研究结论趋于一致,然而对小学以前女生受性别刻板印象影响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且结论并不一致。同时,性别刻板印象在幼儿园阶段儿童中出现的时间及其影响的方面也需要梳理。儿童早在幼儿园中班就已经获得性别刻板印象,并对他们的许多行为表现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导致他们成年后分工差异的重要原因。
话语分析既是一种研究立场,也是一种学科研究方法,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例如: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任务以及理论框架依然存在多元化的认识,其哲学基础仍然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话语分析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受到众多哲学思潮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哲学流派主要有建构主义和批判理论,话语分析的发展深刻打上了这两种哲学思潮的烙印。
针对心理语汇的起源与功能,后现代社会建构论提出一系列基本假设:第一,心理语汇产生于人类关系。无论是就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而言,还是就日常生活中的个体心理而言,这个假设都能成立。就前者而言,如果我们将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各种心理学流派视为不同的心理学家共同体,则每一个共同体都有他们自己的心理语汇,并且都是在特定的学科内外的关系汇流中生成的;就后者而言,个体所拥有的各种心理语汇(不同的认知、情绪、意志等)
从时间和空间范围的角度把表示"是非之心"的智分为智力、智能、智慧和大智慧等四个不同的层级。智力是人的身体器官、特别是人脑及其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能力,表现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智能是个体从有利于自身未来(3、5 年至10 年)发展的角度辨别是非,并使智力转化为现实能量的能力。智慧是个体或群体从着眼于自身未来(十至三、五十年)发展、从有利于集体、民族和国家的角度辨别是非并使其慧及家事、国事和天下事
文章解析了认知神经科学还原论的论证逻辑和实验方法,指出:(一)认知神经科学还原论的三种实验模式不能给出充分的证据来支持神经活动与心理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实验研究的困难并不是来自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限制,而是来自其理论基础;(二)认知神经科学还原论论证实际上是"自验预言"的逻辑谬误,其中包含的预设前提自相矛盾;认知神经科学家首先将"心"与"身"分开来,然后再努力论证二者应该是统一的。所以,认知神经科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在传统心理研究中掀起一场革命,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是对创伤的再度认识,意指经受创伤个体同严重的压力性生活事件、创伤性事件后对抗压力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心理变化,它广泛地存在于创伤后的个体身上。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内部作用机制的探究,特定人群中相关因素的讨论,测量工具的提出与验证,提出不同视角的PTG 模型。近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