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涧西区苏式建筑群保护研究--以十号街坊9号、10号、11号楼维修设计为例

来源 :2018年中国第九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阳是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保护其工业建筑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洛阳涧西区苏式建筑群十号街坊进行详细的现场调研,总结分析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和社会情感价值.针对十号街坊9号、10号、11号楼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文物建筑的保护性维修设计方案,并对其他建筑遗存的维修设计提出思路.
其他文献
从1861年开埠,到1945年租界全部回收,汉口租界区开设了大量的工厂、仓库以及工业建筑附属的洋行、住宅,这些近代工业建筑见证了汉口的工业发展历程.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开始描述了汉口原租界区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现状;接着基于现状从价值认定的角度归纳梳理了应用于该片区的三种保护更新模式;最后通过对原租界区内的工业遗产进行取样和平行比较,反思目前保护更新中存在的问题.
抚顺市“一五”时期八项“156”工业遗产承载了人们对于一个城市的社会变迁的记忆,是抚顺市工业文明发展的见证.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这些项目渐渐被人遗忘,很多项目面临闲置废弃或拆迁的危险.本文首先对“一五”时期抚顺市工业发展进行总体概况;然后通过实地调研及相关文献资料阅读概括总结出抚顺8项“156”项目的特征与价值;最后提出基于“城市双修”与工业旅游相结合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本文对中国目前已知的工业遗产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基于GIS技术建立“全国工业遗产GIS数据库”,利用数据库对全国工业遗产保存现状进行分析;最后结合ArcGIS Engine、C++语言编程开发“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并制作了“全国工业遗产网络地图”.
中国部分属于地震多发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生过两次特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给城市生活带来很大的创伤.在人们百折不挠的精神下,一次次战胜困难.地震过后,留下非常多的遗产,尤其是一些工业城市.这些遗留下来的震后工业遗产如何适应未来的发展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因此,本着遗产活化的宗旨,以唐山市工业遗产核心区为例,在40年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探索中,结合已有现状,探究震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
福建南平的近代工业萌芽于清末,抗战与“小三线”时期快速发展,使南平建设成为一座工业山城.本文对南平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各个历史时期工业格局演变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借助数字技术运用空间分析法,探讨南平近现代工业与南平城市化中关键因素的关联性,并加以可视化呈现,为亟待保护的南平工业遗产提供基础研究.
近代延边有过7条铁路线,这些铁路起着连接东北和朝鲜的桥梁作用,也是日本侵略和掠夺之线.通过调研发现,这些铁路线,目前只剩下4条,其中1条处于闲置状态.另外,4条铁路上共有39个火车站,目前只剩下11个,还不到1/3.闲置的铁路和现存的火车站,作为延边铁路史的物理体和见证物有必要保存,然后结合延边地区延龙图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有必要利用.
以《中东铁路建筑群(吉林段)总体保护规划》的编制为研究背景,通过对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中东铁路进行界定,并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进而对中东铁路遗产进行定性与界定并建构中东铁路的遗产构成体系,尝试为相关各省《中东铁路建筑群总体保护规划》的编制建立基本共识,为评估中东铁路的价值、核定中东铁路的文物本体构成、明确保护对象奠定基础,为相关文物本体的价值评估和保护类型划分提供依据,为各段保护规划的衔接提供保障.
本文对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矿业遗产进行探析.从近代煤矿业发展,开滦煤矿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群体价值等方面全面阐释中国近代煤矿工业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提出开滦煤矿的突出普遍价值主要体现在西方技术于中国的在地化,基于本地创新而形成的独特工业化过程,及对社会结构、城镇发展的重大影响;通过国内外对比,为中国近代煤矿工业遗产申遗提供基础,并提出唐山工业遗产保护及利用策略.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正经历从孤立“点”到遗产网络构建的发展阶段.津浦铁路作为连接南北的交通要道,自1881年筹建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其沿线煤矿类工业则伴生于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通过梳理津浦铁路沿线矿业城市,从历史研究视角出发,从宏观上提出津浦铁路煤矿工业遗产廊道的构建层次和方法,以保护津浦铁路沿线煤矿类工业遗产,对丰富中国线形文化遗产研究,推动区域工业遗产保护进程具有重要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工业遗产的更新和再利用越来越被重视.本文以钢铁厂旧工业区为对象,通过研究国内外优秀实践案例,分析其更新改造的方法.重点以济南第二钢铁厂的改造为例,调研其发展概况和改造现状,初步探索钢铁厂旧工业区的更新策略,为类似主题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