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p2和Bmp4促进小鼠牙槽骨发育

来源 :2015北京口腔医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x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发育过程中或在受到生理和病理刺激的反应过程中,牙槽骨都经历了不断改建的过程.但是,关于牙槽骨发育的具体机制和过程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提高对牙槽骨形成过程的认识和骨形成蛋白(Bmps)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本实验观察胚胎期(E)第13.5天到出生后(PN)第15.5天小鼠牙槽骨的发育过程.实验结果发现牙槽骨开始发育的时间是E14.5.将用Bmp2、Bmp4、Noggin、BSA分别预处理后的PN7.5小鼠磨牙胚移植于成年小鼠的背部皮下进行培养后发现用Bmp2、Bmp4预处理的牙胚周围形成更多的牙槽骨,而用Noggin处理的牙胚周围没有骨质形成.用real-time RT-PCR检测小鼠磨牙牙胚周围牙囊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水平后发现Bmp2、Bmp4组的牙囊细胞中Runx2、BSP和Ocn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用BSA处理的对照组,而Noggin组的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牙囊细胞参与牙槽骨的形成,Bmp2/4能够促进牙槽骨的发育.
其他文献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多由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肝炎病毒引起,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传染性疾病,其病因、感邪途径、发病特点等方面符合温病"湿温"的典型表现.其疾病发展和传变符合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黄疸前期,病变在卫分;黄疸期,病位多在气分,病变以脾胃为中心;部分进展至肝衰竭阶段,可按陷营、血分辩证.从湿温认识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采用卫气营血辩证方法为主论治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具有理论上的
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病率很高,如何有效预防SAP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卒中后脑神机失司、肺脾气虚,痰浊留滞、脏腑气机失展为SAP病理基础,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以醒脑开窍、健脾益肺、条达脏腑气机为治则,早期干预重症脑卒中患者,以降低SAP的发病率,是中医药防治SAP的新思路.
艾滋病腹泻是一个长期的慢性过程,外因艾毒侵袭,内因元气渐耗,内外相引,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不断下降,导致腹泻迁延不愈,最终发展成元气耗尽,脏腑之气衰竭.本文以艾滋病腹泻基本病机“艾毒伤元”为切入点进行探讨,治疗本病重在补益元气,扶正祛邪,以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初步筛选出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脾胃湿热证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对临床单位采集的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30例)、脾胃湿热证患者(30例)及健康正常人(20例)进行蛋白质检测.结果:肝郁脾虚证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共筛选出157个差异表达蛋白(P<0.05),其中112个蛋白上调,45个蛋白下调;脾胃湿热证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共筛选出163个差异表达蛋白(P<0
目的:观察自拟清肺化浊汤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科恶性肿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并一般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清肺化浊汤,两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体温和肺部哕音恢复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
目的:探索慢性乙肝肝郁脾虚证和脾胃湿热证的特异性microRNA(miRNA),可作为其诊断的生物学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qRT-PCR技术对前期miRNA基因芯片筛选出的部分显著性差异miRNAs(miR-122-5p、miR-1228-3p、miR-191-3p、miR-223-3p、miR-23a-3p、miR-1225-3p、miR-1281、miR-1280、miR-150-3p)在慢性
目的: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116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中医证型分布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治疗AIDS患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分析2012-2014年传染科AIDS住院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IDS发病年龄段以41-50岁最高(38.79%);文化构成以小学为主(44.83%),且随着文化程度提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性传播仍为主要传播途径(70.6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i,PD-1)表达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100例患者均行肝穿活检术以明确肝脏病理分级(G)和分期(S),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PD-1表达,以同期住院的5例肝血管瘤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PD-1表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PD-1
细菌耐药性是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一种自然反应,抗生素的出现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5年,但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细菌间耐药基因的转移以及其它一些原因造成的细菌耐药性,给临床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耐药问题日益突出,不少研究表明中药具有抗菌活性或逆转细菌耐药的作用,价格廉价,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且至今尚未见细菌对中药耐药的报道.本文就近年相关报道从病因病机、临床应用、作用机制、问题与展望四大方面,对有关
目的:研究ALT<2ULN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脏病理特点及其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ALT<2ULN的CH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纤维化程度分期(S)和肝组织中HBsAg、HBcAg表达情况,同时对其中67例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PD-1表达,研究肝脏病理与年龄、病程、肝组织乙肝病毒抗原分布、血清HBeAg状态、HBV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