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精细化雨量概念预报模型

来源 :2012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西南区域气象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991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的T639R雨量数据格式使用的为第四类数据格式:格点数据,并且雨量格点值为累计雨量.要建立城镇精细化雨量概念预报模型的展示平台,首先要对T639R雨量预报格点值进行拆分,将其拆分为与城镇精细化预报时段一致的12H一段预报.我们以预报日前一日20点的资料为例,取得三站各时次预报格点值以后,分别用后一时次累计雨量格点值减去前一时次累计雨量格点值可得出分段雨量,从而得到12小时一段的T639R预报格点值.
其他文献
U型井是煤层气资源开采的一种新型模式,以往经验,水平井多采用裸眼或PVC管完井方法,但这种方法在煤层顶、底板水平钻进段效果不佳,本文依据工程为例,介绍了套管完井方法在煤层气U型井水平井中的成功应用,保证井身质量合格,可在类似煤层气U型井水平井完井作业时推广。
吐哈盆地沙尔湖凹陷煤层厚度大,煤岩以暗淡型为主.煤岩壳质组含量普遍偏低,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普遍高,均质性差.煤样实测镜质体反射率0.27%-0.47%,演化程度总体上较低.煤层压力梯度0.78~0.89MPa/100m,向深洼方向压力梯度增加,但总体表现为欠压实储层.煤层水大部分来源于地层水,矿化度高.原煤含气量为1.45 ~3.01m3/t,煤层直接顶板岩性为泥岩、粉砂质泥岩,保存条件较好.凹陷
本文重点介绍了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某区块测井解释煤层气的原理和方法。利用数学统计分析法,在区块岩心实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该区块煤层气测井解释模型,利用所建立的解释模型,结合该地区的测井资料,对该区块内单井进行了煤层气的综合解释、评价,为区域煤层气整体评价提供有价值的测井信息,为下一步的煤层气勘探和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继2008年贵州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持续性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后,2010年12月31日至2011年2月1日,贵州再次遭受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共持续33天,共有78站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占全省台站的92.9%,超过2008年的76站. 本次低温雨雪冰冻过程来势猛,开始第3天,出现低温雨雪冰冻的台站数就达70站,占全省台站的82.4%.2011年1月1日至2月1日,最全省平
由于观测的不准确和资料分析、同化处理中导入的误差,气象分析资料永远只是实际大气的一个可能的近似值,以此作为初值输入的数值模式解也仅仅是实际大气可能出现情况的一个可能的解.除了这一个可能的预报值以外,我们更要知道这个预报值的可信度有多大(即所谓“可预报性”的预报) 以及所有可能出现的未来状态有哪些.为要找出所有可能的解,首先要估算出初值中误差分布的范围.根据这一范围,就可给出一个初值的集合.在此集合
复杂的地形地貌是影响降雹的最主要因子之一,冰雹是由生命期较长的强风暴系统产生的强对流天气现象之一,具有影响范围较小,发展速度快,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本文针对2012年4月底川西南山地地区出现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梳理,首先分析了产生冰雹天气过程前后的环流形势背景,即该冰雹天气过程是在欧亚中高纬环流为多波动平直环流,三层都有东北冷涡的环流背景下产生的,川南山地处于该冷涡南部的槽区内,从
2009年冬季(2009年11月—2010年3月),新疆阿勒泰地区共出现7场大到暴雪天气过程,降雪异常偏多,最大积雪深度和降水量均突破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极值,大到暴雪以上量级降水在阿勒泰地区北部、东部反复出现,由此引发该地区特大雪灾.特别是在2010年3月中旬出现两次大到暴雪天气,该地区降水量有7站次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极值,实属罕见.中国暴雪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1-2]和西北及其高原山区,而
会议
5月21日贵州出现了一次区域性的大暴雨过程,个别乡镇达到了特大暴雨(织金桂果212.3毫米,盘县板桥208毫米).强降水主要集中在毕节市东部南部、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大部、安顺市、贵阳市、黔南州西部地区.5月21日08时至22日08时,贵州省85县、1690乡镇出现降水,2乡镇特大暴雨(织金桂果212.3毫米,盘县板桥208毫米),2县(清镇127.7毫米、长顺101.1毫米)、69乡镇大暴雨,16
大雪是冬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难度大.近几年,广大气象学者对降雪天气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研究和大量的数值模拟,运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降雪天气的中小尺度特征进行研究,都已取得不少科研成果[1-5] .宫德吉等[1]分析了低空急流与大雪过程的关系,认为低空偏南急流对于大雪天气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易笑园等[2]对华北一次β-中尺度暴风雪的成因、动力结构及演变进行了深刻剖析.张迎新等[3]对华北常
利用常规天气图、地面加密自动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通过对2000-2012年7月上旬发生在四川盆地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暴雨发生站数、极端降水量等、暴雨过程发生的高低空配置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1、近12年的7月上旬四川盆地出现暴雨过程大多与500hPa层西风槽、高原切变线,700hPa或850hPa层的切边线配合地面冷空气有关;2、低层切变线是暴雨预报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