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6天营养状况

来源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第八届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UGUO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6天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发生率. (2)应用NRS-2000营养风险评分对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连续的监测,评价术后营养状况与术前营养风险的相关性.(3)评价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在结直肠外科应用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确诊为结直肠癌,并进行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期间,本研究最终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确诊的住院结直肠癌病人100例.对纳入的患者分别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纳入A组(n=31),即营养风险组;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纳入B组(n=69),即暂无营养风险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6天分别对患者进行NRS-2002评分.参照欧洲营养协会评估标准:NRS-2002评分≥3分为存在营养风险;对无法进行NRS-2002评分者参照我国营养不良评价标准:ALB<35g/L判定为营养不良.采用SPSS 19.0作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包括卡方检验、相关性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1)从两组间的比较来看,2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6天NRS-2002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营养风险组)患者的评分高于B组(暂无营养风险组).术后第1天A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2%,B组为15%;术后第6天A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5%,B组为16%.(2)从围手术期3个阶段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来看,术前NRS-2002评分与术后第1天、术后第6天的NRS-2002评分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621和0.582.术后第1和术后第6天患者的NRS-2002评分相关系数为0.551.结论 (1)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2)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存在营养风险对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的影响较大.(3)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可以应用于结直肠癌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风险筛查,而且经济、有效、实用.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CNKI、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1995年1月至2014年4月有关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后采用Revman5.1.0软件
文章阐述了人类肠道菌群的另一大重要功能为屏障功能,有效抵抗其他致病菌粘附或者定植.肠道内大量且品种繁多的细菌可以产生类似于抑菌素的物质来抵抗外界细菌入侵.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哮喘和肥胖或疾病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均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此外,肠道致病菌引起的肠黏膜炎症会影响肠道菌群多样性;其他影响肠道菌群稳定和定植的因素有还节食、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由此可见,人类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于健康、
烧伤作为一种常见的全球性临床损伤,其始动原因为人体与伤源的接触.所谓伤源既包括常规意义上例如热水、蒸汽、火焰或热固体为代表的热伤源,也包括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越发呈现增多趋势的例如爆炸、化学物质,电击等非常规伤源.烧伤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皮肤屏障的破坏,而皮肤功能的破坏或丧失,将导致全身一系列病理生理、免疫、代谢等复杂改变,造成机体各脏器功能、代谢甚至形态上的变化.其中,严重烧伤后引起的机体高代谢反应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最佳护理方法.方法:本科2007年6月~2008年4月对120例胃肠系统肿瘤患者应用PN,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应用PN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胃肠系统肿瘤患者应用PN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目的:不断提高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管(PEG/J)的护理质量.方法:组建全院PEG/J管护理会诊,给予护士指导,并帮助解决问题.结果:及时了解导管出现的问题及异常情况,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治疗.结论:PEG/J管护理会诊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不断改进护理服务.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专科护士培养的现状与不足之处及介绍我国现有的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培养内容等方面,为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专科护士培养模式提供根据,为我国专科护士培养与建设及进一步发展与规范奠定相应的基础.
本文分析了人工气道患者行间接能量测定的护理,指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何才能准确地评估病人能量需求,为病人提供最佳方案以利疾病康复,成为营养支持治疗首要解决的问题。IC的测量作为能量评估的金标准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能为病人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帮助,将营养支持治疗的获益最大化。IC的逐渐广泛应用不仅要求操作人员能熟练掌握操作,而且应明确能影响IC测量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在测量时尽量减少不
文章阐述了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AC)是一种临床罕见、病因不明、由纤维膜包裹部分或全部小肠造成完全性或不全性肠梗阻,以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的腹部疾病;其特点是腹腔全部或部分脏器被一层致密灰白色形似蚕茧、质韧的纤维膜所包裹.由Foo等于1978年首先报道并命名.长期以来,由于临床认识不够,术前漏诊、误诊较多以及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由于反
文章介绍了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RFS)是机体经过长期饥饿或营养不良,重新摄入营养物质后出现以低磷血症为特征的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包括严重水电解质失衡、葡萄糖耐受性下降和维生素缺乏等.报道其癌症患者发病率高达5%-25%,接受TPN治疗的患者达42%.指出 虽然RFS是潜在的致命疾病,但通过补磷、补充维生素B1等方法预防和治疗的效果较好。所以通过早期
目的:改进肠内营养输注程序中工作流程,实现肠内安全正确的执行,以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安全.方法:肠内营养期间,对护士、患者及输注程序中采取的相关管理措施.结果: 改进肠内营养输注程序中工作流程后,肠内营养执行更加合理,护士操作更加规范,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加强安全管理,构建合理肠内营养流程,规范护士操作,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创造了安全护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