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经验

来源 :2016河北省神经病学术年会、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京津冀脑血管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yigesh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VD病因病机复杂,治疗也应辨证论治。总的说来,VD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肾虚为本,痰瘀为标,痰浊、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疗效是肯定的,但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多是观察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的跟踪调查缺乏,因此有待进一步改善,使得中医药发挥更大作用。由于该病病程长、缠绵难愈的特点,中医药治疗对该病症状的改善及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总之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研究较前有了巨大进步,但仍需不断钻研探索,将辩证分型、疗效判定标准等统一起来,相信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其他文献
脑血管主干闭塞导致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达80%以上,部分存活患者也常常成为植物生存状态或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同时,此类患者静脉溶栓再通率较低,且出血风险较大.截至2015年荷兰等国家进行了5项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即MR CLEAN、ESCAPE、EXTEND-IA、SWIFT PRIME、REVASCAT实验,5项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期刊陆
大血管闭塞是急性缺血性卒中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因部分患者无法确定发病时间,有静脉溶栓禁忌证,介入机械取栓对于该类患者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梗死后结局。对于仍在溶栓时间窗内的大血管闭塞患者若果考虑静脉溶栓效果欠佳,直接予以机械取栓效改善预后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总之机械取栓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但机械取栓需严格掌握取栓适应证,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需有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6h-7d)入院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给予拜阿司匹林100mg QD,氯吡格雷(泰嘉)75mgQD,连用14天.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主要原因,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阿司匹林抵抗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合并冠心病密切相关,氯毗格雷抵抗不受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造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随着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以动脉狭窄为主要原因的脑血管病患者越来越多;因此造成的功能障碍已经严重影响者的人们生活质量.就我院近日的两例脑动脉狭窄病人的治疗向大家作汇报,分析后循环动脉狭窄的治疗及效果.该两例患者后循环症状均有反复发作,伴有后循环脑梗死事件,均为大血管病变导致症状。通过改善动脉狭窄,从而改善脑组织血供减少缺血事件
僵人综合征(stiff person syndrome,SPS),又称为Moersch-Woltman综合征,为一种并不为大众所知的中枢神经系统罕见病,对于神经专科医生也是一种容易漏诊、误诊的疾病.以美国最近报道标准,其发病率仅为1∶1000000,远远低于罕见病的发病标准.本病最初命名为Stiff man syndrome,随着临床发现例数的增多,更名为Stiff person syndrome
在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呈逐年递增趋势,延误治疗面临高达30%的死亡率和70%的致残率.脑缺血发作后,每分钟就会丧失近200万个脑神经细胞,患者需要有效的“时间窗”内接受各种治疗,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功能障碍得到早期的恢复,早期康复手段是急性脑卒中恢复肢体功能,减少残疾的重要手段.早期康复是世界各国通行的方法,在中国是近十余年才大规模得到发展和应用.急性脑卒中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窗内进行,依据脑卒中康
长春西汀是一种生物碱,从长春花中提取。临床试验表明,在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中长春西汀可以改善患者记忆、学习,整体功能,语言能力,情绪及协调能力方面效果差.对血管性痴呆早期干预、综合治疗很关键。近年来长春西汀逐渐被用于治疗痴呆,特别是血管性痴呆。而羟乙基淀粉通过提高脑血流灌注,在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关键环节起作用。长春西汀治疗基础上,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提高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能力有确切疗
管聚集肌病是指病因不明,以肌肉活体组织检查发现有管聚集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先天性肌病。管聚集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结果,同时也结合临床表现。目前对管聚集肌病的基因进行了一定筛查,可能与SCN4A, DPAGTI, STIM1, GFPT1有关,然其与每种临床表型的关系并不确切,目前尚无文献报道。关于管聚集肌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为对症治疗。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症(VBD)是指椎-基底动脉的异常迂曲、扩张和延长.VBD是一种相对少见且病因不明的椎基底动脉壁受累的疾病,易发生误诊、漏诊.本文对该病的病因、病理学、诊断标准、临床表现、预后等方面做一综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共济失调患者患手共济运动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其主要的协调器官小脑功能受损,故激活出现率减少,而由其它运动中枢如扣带回等来代偿。小脑及额顶叶等病变的部位及范围不同,尤其病灶面积较小者(病灶范围在20 mm以内)临床以无症状和轻型多见。共济失调症状与病变程度不完全相符,而与病变部位紧密相连。一般的说,广泛损伤一侧小脑半球,特别是前叶,可导致肌张力低下、姿势异常、共济失调等,深部核团和小脑脚损伤同广泛的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