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锥形束CT与螺旋CT测量茎突长度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2016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86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研究锥形束CT与螺旋CT在测量茎突长度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明确在临床应用锥形束CT测量茎突长度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7例尸头标本,分别采用头颈部锥形束CT及螺旋CT扫描,其中锥形束CT组作为实验组,螺旋CT组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中所有标本的扫描时间及扫描期间标本所接受到的放射性物质辐射量。采集锥形束CT及螺旋CT扫描的原始图像,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及三维多平面重建技术显示标本茎突全程,应用测量工具记录标本茎突长度。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 2015年8月我科治疗的外伤性视神经病204例(209眼)患者的临床资料,204例(209眼)患者中,男181例,女23例;年龄8 ~ 64岁,中位年龄28.5岁.受伤至我院就诊时间5小时~ 60天,平均6.74天.外伤至手术时间20小时~ 64
目的 对Null Point法在嵴帽型水平半规管BPPV患侧确认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耳鼻喉科门诊首诊的嵴帽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23例,分别行Roll test法和Null Point法确认患侧.比较两者优缺点.Null Point法:平躺时水平半规管壶腹嵴与重力方向呈20-30°夹角,向左或向右旋转20-30°后,壶腹嵴与重力方向一致,此处无眼震
目的 观察南北方迁徙前后过敏性鼻炎症状变化及血清特异性IgE(sIgE)特点,为南北迁徙避免过敏原找到特征及启示。方法 回顾分析过敏性鼻炎患者到三亚和到大陆前、后的症状变化,用Euroline进行过敏原21项筛查。观察症状减轻或“不治自愈”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E特点。
目的 1.总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口咽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2.尝试通过某些分子生物学指标预测口咽鳞癌患者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符合人组条件的143例口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Delft Diagnostic Laboratory的HPV SPF10 PCR/DEIA检测和LiPA分型方法对该143例口咽鳞癌标本进行HPV
目的 鼻内镜术后粘液囊肿形成过程缓慢,往往在初次手术多年后才出现临床症状,因此较少相关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阐述鼻内镜下筛窦开放术的远期并发症筛窦粘液囊肿的临床特点。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0例接受鼻内镜下筛窦开放术后出现了筛窦粘液囊肿的患者。分析的内容包括: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初次手术的疾病、囊肿出现的症状、高分辨CT影像表现、以及术中所见和再次复发情况。
目的 通过与24小时多通道腔内阻抗-pH(24h MII-pH)监测相比较,分析基于纤维喉镜图像色彩和纹理识别的诊断方法在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1月-2015年9月之间收集的82例患者的纤维喉镜图像,其中经24h MII-pH监测阳性组18例、阴性组11例,因甲状腺肿物于耳鼻喉科行常规术前喉镜检查的对照组53例。将喉镜图像分为双侧声带、室带、杓状软
目的 人工耳蜗植人手术发展20年,微创手术成为趋势。为降低微创手术难度,规范手术操作,通过改良肌筋膜瓣设计,设计并应用一种融拉钩、定位和模具为一体的新型人工耳蜗定位磨骨拉钩,将其应用于手术操作,评估其实用性,探讨进一步改良方案。
目的 鼻中隔矫正术后为了塑性和减少出血,避免中隔血肿发生需进行鼻腔填塞,但填塞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不适感,本文目的是了解鼻中隔贯穿缝合在鼻中隔矫正术后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将84例进行鼻中隔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填塞组,分别在鼻中隔矫正术后进行鼻中隔贯穿缝合和纱条填塞,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术后两天内头痛、咽干咽痛、吞咽困难、睡眠困难
目的 内镜技术已在甲状腺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传统2D内镜的平面视野缺乏纵深感,不能反映实际操作的三维空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3D内镜技术应运而生并在腹腔镜外科手术如胆囊切除术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在甲状腺手术当中的应用鲜有报道。
目的 探讨以护理程序为标准的从入院到出院及相关疾病知识普及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的流程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对鼻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期间的鼻科住院患者572例,其中试验组312例,采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与传统健康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对照组260例,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形式进行宣教,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与疾病知识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