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载作用下软土侧向变形对邻近桩基的影响分析

来源 :福建省科协第九届学术年会(地质分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min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某滨海高桩码头软基处理工程,采用有关的岩土有限元软件,对堆载作用下的桩与软土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有益的结果。
其他文献
2009年1月初,作者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震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南缘的雅安进行考察,采集地热深井的地下水样品到5月初结束。采样期间,龙门山断裂带发生4~5级余震多次。对所采地下水样品氢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中的氢同位素异常与该断裂带上4.0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相关性:(1)震前氢同位素值由背景值逐渐降低.震后升高,然后再逐渐同归背景值;(2)地震的级别越大,氢同位素值变化
震前信息与地震是专门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各种现象和这些现象的理论、原理和规律以及这些现象一一相对应的文章。地震是久远年以前第一次震发就存在的自然现象,这一自然现象在现今的研究来说是有其自身的自然规律,并按其自身的规律自始至终在不断的演示并始终如一的在重复着这一规律出现在不同的时间段上。目前研究的成果证明地震的发生是有其机制、理论、原理和规律的。每次的地震,这种模式都是如一的演示着,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
庚寅年金太过年,采用中医圣典“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探讨“2009年全世界发生的流行性甲型H1N1流感,在2010年的发展、传播、控制期”。在国内,一气是甲型流感跃升期,进入三气,三阳相火迭加烘热。复至基本控制甲流。干支60年还甲子,进一步证明国内甲流到复至是控制期。
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产生与运动是有序的。现在人类已经到了能掌握其规律并加以预测应用的时候了,将各种自然现象产生的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点已成为现实。目前世界主流派科学家之所以不能作出有效的预测,其根源是:西方基础知识理论是未经实证的人为哲学思辨理论,没有唯一性,不能直接运用,而且存在严重的错误,加之知识不完整性,很难突破原有的习惯框架;东方基础知识理论是实用性的总结,缺少西方实证科学性的依据,绝大多数知
龙岩罗厝山煤矿+435m平硐39煤层南运巷迎头灰岩发生数次水量不等的突水事件,为科学分析灰岩突水现象,结合有关资料,借助设置突水水文地质模型,尝试解释突水机理,为有针对性地制定井下防治水方案、减少发生井下地下水灾害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地下水运移过程中,由于水岩作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与含量不断发生变化,根据水文地球化学的理论探讨了马坑矿区岩溶水化学组分的变化,岩石化学组分、径流条件、降雨对裂隙水、岩溶水化学成分的影响。
本文在阐述龙岩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地下水长观资料,在对龙岩盆地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认为允许开采量约为26.2万m3/d;并且局部区域还有总量约8万m3/d的开采潜力。
福州地热田是以燕山晚期侵入岩为主要热储层的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通过对福州盆地不同类型地下水取样分析,福州盆地不同类型地下水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关系比较复杂。研究表明,地下水微量元素含量主要受含水介质岩性控制,也与地下水温度有关。对所检测的19个微量元素,除个别元素外,第四系孔隙水微量元素含量均大于基岩裂隙水;Ga、Rb、Sb、Se、Sr、Tl等元素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基岩热水与第四系孔隙水混合形
文章分析了马头山滑坡体的规模、类型及成因,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探讨其稳定性,并在初步削坡减载的基础上监测该滑坡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该滑坡类型属土质牵引式滑坡,滑坡体目前处于不稳定一极限稳定状态,在强降雨等条件下,有可能造成整体快速下滑。
大田县梅林一带长兴组灰岩富水性强,且分布极不均匀,特别是张性、张扭性断裂及构造复合部位所形成的破碎带及溶洞,地下水量丰富,女互泉三高速公路三阳隧道K150+411处理藏型石灰岩分布区,发育有大溶洞,初始涌水量达11万m3/h,稳定涵水量仍达4万m3/d,在我省实届罕见。若矿山地下开采中遭遇如此大的涌水量,极易造成突水地质灾害。梅林一带蕴藏有石灰石、煤、铅锌等矿床。今后在该区域附近矿床开采中应确实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