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行道,扬名世界——保护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医药文化,发扬中医药事业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第十三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0364jil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是由中华民族创造并传承的关于自然、人体、疾病的知识和实践体系,它植根于中国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繁衍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医学科学知识体系,包括完整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技术知识,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对于全人类都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科学技术于人类文化交流的发展,中医药文化以各种形式进入世界人民的眼中,正所谓立身行道,扬名于世界,以显中医。
其他文献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学家,其所著《千金要方》对养生有着集中的论述,本文通过对其养生思想的归纳和概括,仅从养性调神、先食后药、静动两宜、起居有常四个方面探讨
文化是科学的向导。重视功能而轻视实体是中医藏象学说的突出特点,在中医藏象学说形成的诸多理论支撑中,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探寻中医藏象学说形
以《孙子兵法》战略思想和中医经典文献主要治疗理念为基础,从兵法贵速、任势、诡道、虚实、慎战、全胜、知彼知己的战略思想,和中医攻邪宜速、因势利导、知药善用、治未病等治
@@冠心病心绞痛作为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典型表现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历代医药文献中,虽然没有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名,但是与此类似的相关病名有很多,并且有些病名在不同历史时
我国古医籍为祖国医学理论、临床之渊薮;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文字受秦汉鼎盛文风的影响,如《伤寒杂病论》158处,《黄帝内经》60多篇中,262多处使用了迭韵词,使这些医学经典著作语言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一语,出自《礼记·曲礼下》:“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郑玄注口:“尝,度其所勘。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慎物齐也。”
会议
@@传统养生文化与《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不无关系,从其独特功能药物的统计和构成分析,可以发现《本经》养生药物以辛、甘、苦味和性平之药为主,注重上品药物和非动物
@@宋儒理学是传统儒学吸取非儒思想使自身理性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其目的是为封建统治提供严密的理论依据,以保证封建秩序的正常运行。宋儒以探求人先验的内在道德原则为目的,构
会议
菊花是中国的名花,也是常用的药物,菊花茶更是人们日常喜爱的饮品.菊花散风解毒,养肝明目,<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称"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1]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