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图油藏精细注水技术

来源 :第四届全国油气田开发技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岗油田萨尔图油藏1974年全面投入注水开发,通过三十多年注水开发实践,针对不同开发阶段特点,从开发初期的早注分注到中高含水期的分层定量配水,注水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开发水平逐步提高,实现了宏观注水科学合理、微观注水适时精细,创造了水驱采收率45%以上的高效开发水平.
其他文献
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已进入高含水后期,总体表现为采出程度高,剩余油零散分布,开采难度大.多年来只依赖测井信息预测丼间砂体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油田开发的需要,三维地震资料的引入,很大程度弥补了测井资料的不足.经过了数年研究尝试,井震结合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探索并形成了地震反演、砂体透视、波形分析、沿层地震属性分析及多属性综合研究等多种储层预测方法,该方法综合了地质、地震、测井、建模、绘图等多学科一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技术文献和研究成果的调研,针对大庆油田杏北开发区断层数量多、构造复杂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情况,结合地震数据平面数据采集多,井数据垂向数据精确的特点,开展断层精细解释研究。通过利用方差体、蚂蚁体、正交切线、水平切片、倾角分析等技术识别断层,应用断层空间组合等技术解释分析低序级断层,把高精度三维地震、测井、地质等资料有机的联合起来,进行断层解释。此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形成了一
对于高级序断层(断距在几十米)的解释,可直接在地震剖面上进行解释;而对于低级序断层(断距接近或小于地震分辨率λ/4的断层)的识别和解释,常规的解释方法就非常困难。本文采用相干体切片、蚂蚁体、倾角检测等技术和多体融合等手段,综合识别低级序断层。首先利用相干体等各种地震属性切片检验断层存在与否,同时将井钻遇断点加以引导,剔除一些因岩性变化产生的断层假象;其次利用多体融合技术增强低级序断层的识别效果,在
柏垭大一油藏已进行了十多年的开采,有必要分析、研究其开采特征,总结开发过程中的经验,找出后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探讨相应开发对策,以提高油气藏最终采收率,为今后同类油气藏的开发提供经验.
A区块在投产过程中产液含水较高,个别井电性显示较好但含水达到100%,储层油水复杂,需要提高油水解释的精度,指导后期开发和治理措施。在开展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开发井投产资料总结典型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并对影响该区块流体识别的成因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含泥、含钙储层与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之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电阻率的校正研究,建立了油水层识别标准图版,从而提高了油水层识别
综合运用地质研究方法,从沉积微相类型及砂体展布特征、储层主要成岩作用、储层砂体物性等方面对直罗油田长2油层组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长2储层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属中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好坏主要受沉积微相和及成岩作用影响,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储层物性好,且其分布面积大,是研究区的主要储集体,砂体厚度越大储层物性越好。溶蚀作用对储层改善起着建设性的作用。
本文从井约束下的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进行小断层的精细刻画出发,通过极复杂断块文明寨油田多年实践,总结研究了一套极复杂断块油藏低序级断层的识别技术,通过此方法可以提高低序级断层解释精度,为提高了极复杂断块油藏采收率奠定基础。
本文认为层间矛盾的本质是各层水驱油推进速度不一样,减缓层间矛盾根本做法,是让各层水驱油均匀推进,都作贡献,采出程度同步.但面对怎样克服层间矛盾,能否彻底克服层间矛盾,开发层系如何划分与组合才能较好的减缓层间矛盾等问题。本文从两相渗流理论出发,用数值方法求解,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同时给出了容易操作的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的定量原则和方法,在商河油田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中原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深层低渗油气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部分油藏储层孔隙结构改变、层间矛盾突出、认识不清、开发效果变差.充分认识油藏各层的启动状况是实现精细注水、提高有效注水的前提.设计大通径的分层测试管柱,研究氧活化精细识别技术,将管柱分层技术与氧活化测试技术综合配套应用,确认潜力层,量化认识层间非均质性,重组层系及细化注水方案.在精细注采调整中,优化设计单层分注工艺技术,以满足缩小注水井段、
目前,中国油田80%的储量和产量采用注水开发,平均采收率在34%左右.制约注水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注入水温度明显低于油层温度,造成油层温度持续下降,增大了原油黏度.长期剧烈的温差导致储层孔喉胶结物及骨架矿物破碎,加剧了大孔道窜流,降低了采收率.物理模拟和驱替实验证实热水驱油能够提高采收率.围绕降低产生热水的费用,提高注入温度,提出了利用干热岩进行热水驱油的构想,利用干热岩进行热水采油是通过钻井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