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河南省大暴雨过程中的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分析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9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2006年7月月1-4日河南省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分析,发现:在强降水发生前和发生过程中,其降水的水汽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孟加拉湾向北输送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输送影响,另一个是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东南气流所带来的水汽输送;这两个水汽输送带在河南省上空交汇,使河南省上空维持一个较高的水汽通量及水汽通量辐合区,为这次强降水提供了大量的水汽,随着孟加拉湾西南季风的减弱及副高的东退,水汽输送南压出我省,我省的降水过程随之结束。
其他文献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5日和14日沙澧河流域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垂直螺旋度和湿位涡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影响系统虽不同,但均有利
会议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结合天气图、雷达、乡镇雨量等资料,对2007年7月28-31日发生在河南西部、北京一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揭示了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以
会议
Arem模式在对2007年8月21日“圣帕”台风低压降水的预报中,大暴雨预报的落区出现了较大的偏差;通过配料法原理分析了Arem模式的各种要素预报产品和预报物理量,针对经典降水配料
利用常规天气图、FY-2C卫星产品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3-15日的一次黄淮气旋引起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气旋的发生、发展是大气斜压性强烈发展的结
会议
本文分析了2007年7月29日-30日两次系统性连续暴雨过程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特征,总结提出:大片层状云回波中镶嵌的对流单体或弯曲带状强回波是暴雨过程的主要回波特征
本文利用NCEP提供的最终分析资料final analyses,其时间分辨率为6h一次,每日4次,水平分辨率1°×1°,垂直分辨率1000~900为25hPa,900~100为50hPa,分析范围25°N~40°N,102°E~122°E,对2
会议
突发特大暴雨的预报难度较大。通过对2007年8月6日河南中部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发现,特大暴雨是在高空急流有利配置形成“抽吸”现象以及动量下传导致中高层干空气平流、副
会议
本文主要运用NCEP资料对2006年2月26~27日河南省出现的区域暴雪过程进行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诊断分析,并对暴雪过后出现的雾凇天气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孟加拉湾、
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原因,然后分析了房屋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管理的具体措施,阐述了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材
近年来我国在大雾的预报与监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雾这种局地性较强的灾害性天气,我国的预报技术和方法大多建立在常规资料的基础之上,对于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