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雷达对春季强降水过程的动力学诊断

来源 :2005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应用多普勒雷达基数据资料,结合天气图实况物理量场,对2004年4月25日出现在华北区域的一次大范围较强降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应用MGS法改善的EVAD技术,计算出垂直高度层的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初步分析了此次降水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发现由雷达数据计算出的散度和垂直速度与天气图计算值吻合得非常好,而且雨强和雷达探测范围内各高度层的辐合、辐散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这给预报降雨生消以及有效地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其他文献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时期(主要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出现大量的中酸性岩浆岩,分布在北起大兴安岭、南达海南岛、西至山西-陕西东端-鄂西-湘西-桂西、东抵东海和朝鲜半岛的广大地区.#从北向南可以大致分为3个岩区,即:东北区、华北区和华南区.华北区和东北区大致以华北地块北缘为界,华北与华南区的界线大致沿长江南侧分布.作者考察了上述3个岩区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如果以Sr和Yb的含量为指标,华北区明显不同
近十年国内外学者对峨眉火成岩省的深入研究使得我们对该火成岩省的范围、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岩浆起源和演化、以及地幔柱动力学都形成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虽然峨眉火成岩省面积不大,但峨眉火成岩省却以罕见的成矿作用多样性成为研究地幔柱成矿的最佳场所.峨眉火成岩省有三类矿床与地幔柱有直接关系:(1)大型-超大型V-Ti磁铁矿矿床,储量占全国同类矿床的95﹪以上,(2)Ni-Cu-(PGE)硫化物矿床;(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各种资源的需求大幅提高,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已经十分紧迫,并且、已经和即将引发国际战略资源的激烈竞争.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拉动对矿产品需求的成倍增长,而我国主要矿产的储量增长速度远低于矿产量的增长速度.其中,铜矿消费量的增长速度更是储量增长速度的10倍以上,铜矿资源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1/3.我国正在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矿产品进口国,估计到2010年,我国矿产
塔里木石油钻探在钻井中发现了一些火成岩样品,这些火成岩是什么成分,什么产状,是侵入岩还是火山岩?是什么时代的?是有利于油气的生成还是有害?这对于塔里木找油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对石油钻探中钻遇火成岩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此外,在石油钻井中,为了加快钻探进度,降低成本,对于非目的层往往很少取岩芯样品.因为,提钻取芯是一件既费时又费事的工作,尤其当钻探达数千米深度的时候.这时,往往只是留取岩屑样品
从天气背景的分析出发,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强度、速度资料以及由速度资料反演的垂直风廓线和二维风场对“7.10”北京局地暴雨从开始到强降水结束时段做了详细的分析。分析发现这次局地强对流暴雨是大尺度系统和中尺度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尺度环流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本站层结有很大的不稳定度,为强对流风暴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低层中尺度辐合线起到了触发对流和加强对流的作用。
本文采用了浙江省路桥91504部队气象台LLX06SDN型多普勒雷达2002~2004年的回波资料,对以路桥机场为中心、方圆200km范围内东南沿海地区发生暴雨或强对流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暴雨及强对流天气等危险性天气在雷达回波上的差异,初步总结一些识别区分方法。
运用气象常规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4年发生在河北省境内的冰雹天气的气候特征、T-InP图特征、影响系统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东蒙冷涡是2004年河北省冰雹天气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T-1nP图上喇叭口的出现对预报冰雹范围和强度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图中回波呈圆形或椭圆形,径向速度图中出现正、负速度对可使中低层气流呈气旋性辐合,高层呈反气旋性辐合或辐
本文对2003年7月8~9日发生在湖北中部、并造成泥石流灾害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得到:(1)在有利的大尺度系统下产生的中小尺度系统是暴雨产生的最直接的系统;(2)湖北省泥石流灾害发生在特殊的地理位置,秭归、宜昌、宜都等鄂西山地到江汉平原的过渡带是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3)暴雨尤其是泥石流发生地周围的历时短、局地性强的大暴雨是泥石流灾害直接的诱发原因;(4)中尺度系统的源地与地形有关,在西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MM5中尺度数值模式输出的细网格资料对2004年6月23~25日发生在湘北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得出: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发生与对流层中低层西南急流和亚欧大陆上空维持阻塞形式密切相关。阻塞形式的维持,使得对流层中低层两个冷涡稳定少动,从而形成了东北向干冷气流,其与西南暖湿气流在湘西北地区上空形成一条东北-西南向的切变线。切变线上生成的深厚的中尺度气旋的演变、
本文对发生在2004年8月13日德令哈地区的大雨天气,从环流背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水汽热力条件和动力机制以及地形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大雨的内在机制,是一次大环流形势调整后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与新疆东移冷空气在副高边缘交汇时低涡辐合带强烈发展,激发了前期堆积的不稳定能量,同时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为大雨提供了水汽、能量和动力条件,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大雨天气的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