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增生杂岩深熔与花岗岩成因关联:对增生型造山带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的启示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l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大陆地壳的平均组成日渐明晰,但成熟大陆地壳的形成机制仍是固体地球科学探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根据大陆地壳与俯冲带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相似性,众多学者认为大陆地壳是通过俯冲带岩浆作用而形成,基于这些发现,我们对区内花岗岩的成因提出了全新的解释,即主要来自区内增生杂岩(哈巴河群)的深熔作用。值得指出的是,增生杂岩的深熔从而造成经简单堆积的活动陆缘沉积物转变成分异明显的成熟大陆地壳可能是增生型大陆地壳演化的又一重要机制。
其他文献
海南岛作为华夏板块最南端的组成部分,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菲律宾和印度-澳大利亚三大板块的交界部位,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使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现有的资料显示岛内发育有中元古代岩浆岩,为理解华夏板块中元古代的构造演化、恢复其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关系提供了研究窗口.海南岛中元古代发育的岩浆岩在时间上与全球其他裂谷带相一致,指示其曾是Columbia超大陆组成的一部分,所发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在腾冲地区相继开展了区域构造、岩石学与地球化学、年代学、地震与地热等研究.对于腾冲地区的火山岩,学者们主要针对火山喷发期次、岩性变化、岩石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来源和演化等问题展开讨论,但其讨论对象一般为整个腾冲火山区或是时代较新的全新世火山,专门对老火山研究较少.本文推测大六冲火山早期经历较大规模的岩浆溢出,而后又发生过爆炸式喷发,最后以岩浆的侵出为标志而
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以广泛发育古生代 新生代沉积岩和断续分布、长达上千千米的片麻岩穹窿为主要特征,同时广泛发育形成时间和地球化学特征各异的基性岩.在基性火成岩省中,在不了解高镁-低钛和低镁-高钛2个序列基性岩成岩共生关系的前提下,不能简单地利用这两套岩石来反演它们的源区结构和部分熔融程度。
准噶尔东缘早古生代岩浆活动记录较少,研究程度较低,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闪长岩和花岗岩,缺乏基性火山岩的报道.对于准噶尔东缘早古生代岩浆岩构造环境争议较大,主要有2种观点:一、岛弧(Xu et al.,2013;Chen et al.,2014;马星华等,2015);二、后碰撞(A型花岗岩,肖典等,2017). 本次研究发现,早志留世陆相火山岩和下伏奥陶系被动陆缘滨海相沉积之间存在一定的沉积间断
达里诺尔火山群位于大兴安岭 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中段西侧,锡林浩特市南侧.这里分布着逾百座火山,火山岩面积达3000 km2,其西北方向与阿巴嘎火山群相接,延入蒙古国,与达里干加火山群一起,构成亚洲东部面积最大的一片新生代火山区.台地熔岩总体上显示比晚期火山锥玄武岩较低的不相容亲石元素丰度,而早期火山锥玄武岩介于二者之间。
华北克拉通中生代时期构造 岩浆活动频繁,深部岩石圈地幔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克拉通发生了活化作用.梳理了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 岩浆 盆地方面的地质记录和地幔岩石包体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现今的地球物理观测,认为华北克拉通活化是多阶段的,包括晚古生代至中侏罗世、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至新生代3个阶段:1)晚古生代至中侏罗世(约170 Ma)是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俯冲和关闭期,分别造成华北北、南
暗色镁铁质-超镁铁质包体(或捕掳体)作为探究深部地幔的"探针"和"窗口"备受地学界关注.有关深源包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岩石、矿物和包裹体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等方面,对其在岩浆中的运移过程及相关动力机制的研究甚少,目前还处在理论研究和模拟计算阶段,除已经研究的理论计算因素以外,影响包体沉浮上升定位的其他限制因素还没得到合理的解释.包体运移动力学机制研究意义在于:可查明包体在岩浆中上升运移规律,客观反映深
深熔作用贯穿碰撞造山带板片俯冲、折返及垮塌等演化阶段,因此造山带内岩石可能记录多期部分熔融的深熔锆石和岩石学证据,不仅可良好限定部分熔融发生的时限,而且可反演深俯冲板片在不同阶段熔融的程度、温压状态和物质来源,从而帮助建立深俯冲板片的演化轨迹并深入理解造山带演化过程.综上,海阳所两类变基性岩可能分别具有华北、扬子板片2种来源,表明海阳所地体构造属性为华北与扬子板片的边界。两类基性岩均经历绿帘角闪岩
位于造山带核部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是由印度大陆俯冲到亚洲大陆之下经历变质作用的产物,是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形成与演化过程的理想载体.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错那地区出露了一段约25 km长的、连续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上部构造层位剖面,主要由正片麻岩以及少量片岩、副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组成.本研究表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上部构造层位经历了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与部分熔融,为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近年来,寻求高空间分辨率的定年体系已成为地质年代学发展的一个趋势.锆石年代学就是其中一个较完善的长周期定年体系.随着同时期IMS和LA-ICPMS等分析技术的进步,我们现在能够准确而精密地原位获得单颗粒锆石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信息.首次的单颗粒石榴子石微区藕合Lu-Hf和Sm-Nd年代表明极大地推动了该方向的发展,向着由单颗粒石榴子石获得完整和自洽的P-T-t轨迹又前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