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参与居民点整理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chi7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微观视角探究居民点整理的农户行为,剖析农户参与居民点整理工作的促进因素、阻碍因素及不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辽宁省沈阳市和抚顺市的6个行政村的112个农户家庭为调查对象,以DFID的可持续生计资产分析框架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分别针对农户的自然、物质、人力、金融、社会资产设置问题对农户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归纳总结各类资产与整理意愿的关系,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探寻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选取的指标中有7个因素通过了检验,对因变量影响最大的变量是居住条件,其次分别是职业状况、非农业收入、建造成本、打工总年数、借款额、存款额.②根据回归系数的符号可以看出,农户参与居民点整理的动力因素包括:职业状况、非农业收入、家庭成员打工总年数、存款额、借款额;阻力因素包括:现有住房居住条件、建造成本.
其他文献
在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1985年、2000年、2008年和2011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达拉特旗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达拉特旗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农田、森林,1985年以来土地利用类型的分配趋向均衡化;研究期间达拉特旗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
目的: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寻求解决鄂尔多斯市耕地保护与用地矛盾的途径。方法:实际调研、综合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结果:通过研究鄂尔多斯市未利用地资源的概况、已开发利用模式以及经济发展对未利用地的需求和未利用地可开发的潜力,认为本轮规划期内未利用地资源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未利用地资源开发的需求.结论:为实现鄂尔多斯市未利用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管理对策.
水库移民是一种非自愿性移民,“两区”土地获得公平补偿是移民成功安置的关键.研究目的:总结和梳理国内外水库移民安置土地补偿的研究状况,分析和展望我国水库移民安置土地补偿的趋势.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水库移民安置土地补偿的研究主要包括土地补偿理论、移民安置补偿方式及实施效果、水库移民安置对安置区的影响及安置区的土地补偿等方面.(2)国内外研究各有特点,虽然都以“补偿原理”作为移民安
目的:通过总结内蒙古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特色专业发展实践历程,为该校及国内各相关院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土地资源管理高层次人才提供参考.方法:本科生培养方案与教学现状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目前该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发展需求与不足,探讨构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并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培养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以及教学与科学研究等方面给出
目的: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为例进行研究,为提高征地补偿满意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提供参考.方法:社会调查法、结构方程模型法.结果:望城区农民对征地补偿标准的满意度总指数为51.09.结论:望城区农民对征地补偿标准的满意度水平较低,主要以知情权、建议权、补偿金额合理度以及收入水平变化为明显表现;影响征地补偿标准满意度的三个二级因子间相互影响较大,其中,补偿状况主要受到发放额度以及补偿金额合理度影
目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太低,既不利于土地有效利用,也不利于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本文通过理论对比和实际调查,探讨合理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方法:本文对当前理论界对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以土地收益基础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以农民生活消费需要为依据并逐年发放为基本内容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在调查基础上,对该标准进行了测算.结果与结论:结果表明建议的标准相对于现行标准有所提高,而且公平、合理,
目的:通过文献综述,提出区域碳补偿的机制、模式和政策建议.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碳补偿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评述,并提出碳补偿的机制和政策建议.结果:(1)对碳补偿的内涵和本质特征进行了界定和辨析;从碳补偿主体和客体的识别、碳补偿原则和标准的确定、碳补偿方案的效益评价等方面分析了碳补偿的实施步骤;(2)本文对政府碳补偿、个人碳补偿、土地利用碳补偿及区域横向碳补偿等四种碳补偿模式进行了总结,从差
目的:系统梳理和分析已有农村土地整治后期管护相关研究成果,为今后制定更加有效的后期管护制度提供参考.方法: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结论:文章从后期管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已有后期管护的经验与措施和影响后期管护效率因素研究三方面进行文献述评,认为下一步提高后期管护工作效率应当从完善相关法律规范;明晰产权,引入市场机制;改进政府领导绩效考核机制;强化农户参与程度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目的:评价土地整治后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当地进一步开展土地整治提供参考.方法:实地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结果:土地整治对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效果趋好,但开发的土地多用于农村道路建设.结论:土地整治活动的开展仍然偏向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影响,对有利于农村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效益的改善并不显著.
目的:探索农村土地整治政策激励的实践情况,以期促进农村土地整治政策的发展和完善.方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以及综合分析法.结果:根据土地整治政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当前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梳理和总结了部分省市农村土地整治的实践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结论:针对当前农村土地整治政策激励的具体实践情况提出了提高农村土地整治政策激励效果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