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材料和腌制方式对半干鱼品保质效果的影响

来源 :2016上海市食品学会年会暨上海市“食品·创新·绿色·共享”研究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u20063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与聚乙烯(polyethylene,PE)改性制作的抑菌抗氧包装袋和聚乙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PET)改性制作的生物气调保鲜包装袋,包装水分质量分数分别为20%,30%,60%的半干草鱼块,并在腌制溶液中增加磷酸二氢钠与磷酸氢二钠等品质改良剂,测试不同包装方式与腌制方式对半干鱼品储藏期色差、失重率、pH值、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抑菌抗氧包装袋较生物气调保鲜包装袋更能延长半干草鱼的货架期;不同腌制溶液对半干鱼的品质影响不同,添加品质改良剂的腌制溶液更能保持半干鱼品的色泽、降低鱼品的失重率、延缓鱼品的pH值及菌落总数变化,其作用效果为:生理盐水<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
其他文献
采用超临界流体抗溶(SAS)工艺制备枸橼酸喷托维林微粉,研究了溶剂种类、压力、温度、进样速率等工艺参数对微粉粒度分布、微观形貌等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剂种类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降低压力、温度、进样速率均能减小微粉的粒径;优化工艺条件为溶剂二氯甲烷,药物浓度10mg/mL,结晶釜温度30 ℃,压力8 MPa,进样速率0.1 mL/min,微粉D(v,0.8)为4.84 μm.
超临界CO2抗溶剂法是一种制备超细材料的有效技术,因为该过程是在惰性环境和低温下进行,因此,该方法尤其适用于热敏性生物活性物质的超细化。近二十年来,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取得了快速发展,相继出现了GAS、SAS、SEDS、SEDS-EM等工艺方法。但是,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在产物的收率、包埋率以及目标物的粒径和粒径分布方面仍面临挑战。本文针对目前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工艺流程
采用超临界流体抗溶(SAS)工艺制备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溶菌酶微粉,分析了微粉制备前后溶菌酶化学结构、微观结构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AS工艺能够制备得到三种蛋白酶目标物微粉,颗粒粒径200-400 nm,其中溶菌酶微粉为球状颗粒,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与分散性;微粉制备前后,溶菌酶化学结构未发生变化,微观结构由无定形态转变为结晶态,有效成分含量提高10%。
目的:采用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七叶皂苷纳米粒(ANP),以改善七叶皂苷的水溶性及溶出度.方法:考察操作参数对产物成分组成和形貌的影响,对得到的ANP进行溶出度测定,并与七叶皂苷及其钠盐原料进行对比.结果:七叶皂苷原料溶液浓度低于5 mg/mL时,产物成分组成比例受压力变化影响,但浓度高于10 mg/mL时则保持稳定.在溶液浓度低于10 mg/mL时,所得ANP为平均粒径在50 nm以下的球形颗
维生素B制品是市场上广为应用的产品.维生素B2在人体健康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低水溶解性导致了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性低的问题.本研究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包合技术处理制备了维生素B2环糊精的包合物产品,结果表明维生素B2产品的溶解度从7.32 mg/100 mL增加到61.34 mg/100 mL,大大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
三氧化钼由于在光学、电化学、电子器件及传感器等众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因此,简单高效的制备出三氧化钼纳米片,成为了一个挑战。在本文中,利用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乙醇、水三元体系中,通过Pickering乳液滴的形成和强烈机械搅拌产生的剪切力,实现了对三氧化钼纳米片的有效剥离。并且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透射电镜表征,确定了最佳的剥离浓度比,研究了剥离得到的三氧化钼纳米片的
本研究利用超临界反溶剂结晶技术(Supercritical anti-solvent,SAS),针对原料药Allopurinol,进行再结晶与微粒化研究,以二氧化碳为反溶剂,选择1-Methyl-2-pyrrolidinone (NMP)为溶剂,进行SAS实验.并利用部分2k因子实验设计法(2k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系统性探讨操作压力、药物溶液浓度、二氧化碳流
纳米晶纤维素以其丰富的来源、独特的尺寸结构和理化性能等在功能材料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其作为手性材料的研制和应用备受关注。本文对纳米晶纤维素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用下的自组装行为进行了探究,并探讨实验条件对其液晶行为的影响。
福建省是二氧化硅生产的大省,其生产采用水玻璃与硫酸反应的工艺,其中水玻璃来自碳酸钠与石英砂反应(生产二氧化碳和水玻璃)。因此传统工艺有大量硫酸钠的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早期工业上也有用鼓泡碳化法的生产工艺,但由于传质受限等原因,这样的工艺早已淘汰。课题组在利用加压二氧化碳代替硫酸制备二氧化硅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形成了加压碳化法生产二氧化硅的绿色生产技术(二氧化
高压容器在实践运用中压力高,所需简体的厚度较厚;与单层厚板式结构相比,多层包扎筒体能避免深焊缝对容器的危害,既提高容器的安全性,又降低成本。高压容器多层包扎筒节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各组成部分的结构设计是否安全、合理将对整台设备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以我公司气凝胶干燥装置中的高压容器2000 L干燥釜的生产为例,介绍了一种利用液压包扎技术的制造工艺方法,阐述了多层包扎筒节制造中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