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源鸡杆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634606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源鸡杆菌(G.anatis)是巴氏杆菌科、鸡杆菌属的代表种。有报道表明鸭源鸡杆菌与鸡的输卵管囊肿密切相关,能引起开产鸡蛋质和产蛋量的下降。国内外对于鸭源鸡杆菌的血清学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建立了能够检测鸭源鸡杆菌所有血清型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检测,可以大致了解鸭源鸡杆菌刺激宿主细胞产生抗体的时间以及抗体的变化规律。该方法的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其敏感性是微量凝集试验的25-100倍,为今后鸭源鸡杆菌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疫苗的制备、免疫效果评价以及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但是,ELISA效价的高低与机体保护力之间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猪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是一种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作为多种家养和野生动物的病原菌或共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环境中。本文采用生长抑制凝集试验对3个鸭群的调查,结果血清学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至82%,表明我国种鸭群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与国外报道的鸡群中血清抗体阳性率相近。此外,本研究建立了猪丹毒丝菌的分子鉴定方法,包括16S rRNA基因分析和sp
本文对近期所见子、母鸡群发病病例诊断、调查、分析情况作一报道,采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XLD培养基分离培养细菌、对疑是分离物作鸡白痢沙门菌PCR检测,同时调查鸡群的饲养管理与卫生防疫情况等。调查鸡群的饲养管理与卫生防疫情况发现,该种鸡群种苗并非来自标准化生产的祖代种群,未经鸡白痢检测,鸡场鼠患较严重,人工授精卫生程序不良;为了从根本上控制鸡白痢的流行,关键策略是从种鸡群着手,实施系统的鸡白痢控制方案
本文为了解鸡白痢沙门菌细菌分布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对1日龄健康雏鸡采用腹腔注射、同居感染、肌肉注射、口服感染四种途径人工感染雏鸡,通过细菌的分离和制作切片,分析细菌分离与组织病变的相关性,通过48h的观察结果发现,不同途径的感染方法感染的结果有差异性。
目的:探讨鸡白痢沙门氏菌对鸡的致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1日龄健康雏鸡,分别通过腹腔注射,同居感染,肌肉注射和口服感染4种途径进行感染。结果:因感染速度存在差异,不同的感染途径相似病变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结论:从感染速度而言,腹腔注射致病速度最快,同居感染与肌肉注射的致病速度次之,口服感染的致病速度最慢。
目的: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病原菌、病毒分离鉴定等一系列诊断工作,对该疫情的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对30只病鸽其中幼乳鸽21只,分为4个混合样进行细菌分离。结果:实验表明这些分离物对小鸽具有较明显的致病性。其中单一病原(沙门菌或大肠杆菌)均可引起乳鸽发病死亡,死亡率分别为42.9%、28.6%。结论:只有注意科学用药,如更多的通过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减少用药盲目性,避免或延缓耐药菌株的生成,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是临床上引起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主要病原,感染后的发病鸭常常继发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为了研究RA中由钝化酶介导的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本文采用PCR方法对2005-2010年临庆分离到38株的RA进行了ant(3")-Ia,aac(6)-Ib和aph (3)-IIa三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的检测。
鸭疫里默氏杆菌(RA)病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应用灭活疫苗控制本病为主要的防控手段.本文将对一株易于培养的血清2型RA的致病力进行测定,并应用其制备灭活疫苗观察其免疫效果,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疫苗候选株.选用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一株易于培养的血清2型RA,复苏后,选取15天龄非免疫北京白鸭肌肉注射该株细菌进行攻毒试验测定其致病力,结果显示应用该株血清2型RA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无论是0.2
目的:一株易于培养且可产生较多细菌抗原量的血清2型RA在改良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选用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一株易于培养的血清2型RA复苏后,按体积的1%加入SmL液体改良培养基中,置37℃振荡培养。结果:该株血清2型RA培养4h已经进入对数生长期,生长稳定期的时间为lOh到20h,20h后开始进入衰退期。结论:该株RA可在改良液体培养基中大量扩繁,较其他RA所需营养需求要少,具有较快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μltocida,Pm)可以引起家禽,特别是鸡、鸭、鹅、火鸡等的急性出血性败血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选取强毒菌株C48-1和天然弱毒菌株1010,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 对两个菌株OmpA基因进行PCR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表明,Pm的OmpA同源性比较高,尤其C端氨基酸更加保守。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标准强毒菌株C48-1与天然弱毒菌株10
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具有灵敏、特异和能够精确定量等优点,该方法在病原定性和定量检测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本文拟根据gtxA基因设计引物,建立鸡杆菌qPCR检测方法,利用Bojesen建立的鸡杆菌属PCR,结合鸡杆菌qPCR、细菌分离试验对8个不同日龄段健康鸡的上愕裂棉拭子进行了检测。利用同样3种方法,对不同临床表现的3类鸡群的8种脏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