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汇集区经穴的CT影像学对照研究

来源 :第七届上海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ming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16排螺旋CT和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研究经穴分布与人体筋膜汇集区相关的解剖学证据及其规律,探讨针灸经穴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针灸经穴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筋膜汇集区经穴提供解剖影像学参考. 材料和方法:成年男性尸体上、下肢标本各1具,由2名以上资深针灸专业人员对尸体上下肢标本共82个国标穴位进行经穴位置定位后,取0.5寸至4寸长度华佗牌30号不锈钢针(苏州),按第六版《针灸学》教材描述方法进针,取平均常见针刺深度值针刺并留针标记,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16排螺旋CT扫描获取图像数据,对获取的CT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可视化浏览,并与尸体解剖结果参照作对比分析,观察筋膜汇集区与经穴解剖学分布的相关性. 结果:对按常见得气深度进行经穴针刺标记处理的尸体四肢标本CT扫描并三维重建,结果显示四肢部十二正经经穴标记针体或针尖大部分落在肌间隔、肌间隙等筋膜汇集区与骨膜上,与尸体解剖观察结果一致,四肢部经穴与人体筋膜汇集区在解剖学分布上呈密切相关. 结论:对按常见得气深度进行经穴针刺标记处理的新鲜尸体四肢标本CT扫描重建结果显示,传统中医针灸刺激部位在肢体主要集中于肌间隔与骨膜等筋膜结缔组织汇集区,这与此前在尸体上进行的大体解剖学观察结论相一致.研究结论认为,中医针灸经穴与筋膜汇集区在解剖学分布上密切相关,中医经络穴位的解剖学基础可能存在于全身的筋膜类结缔组织中.结合大体解剖学观察发现人体大部分经穴密集分布于全身筋膜类结缔组织中,推测针刺该类经穴产生治疗效应的动力学基础可能与针刺等物理刺激牵张穴区筋膜有关.研究结果在解剖学和影像学方面部分支持了原林教授等原创的筋膜学假说中关于中医针灸经穴的理论观点,有必要深入进行中医针灸的筋膜机制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小鼠艾灸血清体外对EL-4淋巴瘤细胞Fas、bcl-2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艾灸血清培养EL-4淋巴瘤细胞24H后,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L-4细胞Fas、bcl-2mRNA
会议
目的:比较乳腺增生病患者期门穴、膻中穴与非穴对照点体表红外辐射光谱的差异. 方法:采用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分别检测68名乳腺增生病患者左右期门穴,膻中穴与
会议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TCI麻醉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32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针药复合TCI组16例、单纯TCI组16例,针药复
会议
目的:探讨电针对SIRS的影响及其与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关系.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造成SIRS模型并随机分为9组,分别给予造模后不同时段处死、电针刺激后不同时段处死、单纯迷切
会议
目的:探讨温针灸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方法:本课题采用体重在200g左右的雄性Wistar大鼠,以链脲佐菌
会议
本研究系统深入地观察隔药灸对VEC的保护作用,并以VEC表达的粘附分子为切入点,研究该治法对高脂血症兔表达相关粘附因子的影响,从而阐明了隔药饼灸防治HLP的细胞和分子机理.
就热证用灸的理论渊源、禁灸的由来、热证用灸的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古代、现代文献,对热证用灸的病症进行了分类概述,以期对热证用灸的理论与实践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从
目的:观察温和灸对老年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cl-2、PK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75岁老年人随机分为2组,即艾灸治疗组和衰老对照组,并另设正常青年人对照组.艾灸治疗组温和灸
会议
目的:观察逆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HSP70表达、D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明确逆灸有效性和对心肌的保护机制. 方法:①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250±20)g,随
会议
针刺麻醉是针灸体系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推动着针灸理论的完善.经筋理论也是针灸体系的一部分,它的主症决定了经筋理论在针刺麻醉临床应用中的指导地位.经筋分布与神经的相关性